第1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
1. 1 引言
1. 2 計算機網絡定義和功能
1. 3 計算機網絡的產生和發(fā)展
1. 3. 1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通信網
1. 3. 2 基于交換的計算機通信網
1. 3. 3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形成
1. 3. 4 局域網的形成
1. 3. 5 Internet時代的到來
1. 3. 6 計算機網絡發(fā)展的前景
1. 4 網絡協(xié)議與體系結構
1. 4. 1 分層次的網絡體系結構
1. 4. 2 網絡服務與實體
1. 4. 3 服務原語
1. 4. 4 ISO-OSI的體系結構
1. 4. 5 TCP/IP的體系結構
1. 5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及分類
1. 5. 1 局域網
1. 5. 2 城域網
1. 5. 3 廣域網
1. 5. 4 互聯(lián)網
1. 5. 5 無線網
1. 6 數(shù)據(jù)通信基礎
1. 6. 1 信道與信號
1. 6. 2 模擬通信
1. 6. 3 數(shù)字通信
1. 6. 4 傳輸特性與傳輸方式
1. 6. 5 帶寬與數(shù)據(jù)傳輸率
1. 6. 6 數(shù)據(jù)編碼
1. 6. 7 數(shù)據(jù)通信方式
1. 6. 8 多路復用技術
1. 6. 9 數(shù)據(jù)交換技術
1. 7 物理層接口
1. 7. 1 物理層的基本概念
1. 7. 2 RS-232-C接口標準
1. 7. 3 RS-449接口標準
1. 8 傳輸介質
1. 8. 1 雙絞線
1. 8. 2 同軸電纜
1. 8. 3 光纜
1. 9 無線傳輸
1. 9. 1 無線傳輸所使用的頻段
1. 9. 2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1. 9. 3 衛(wèi)星通信
習題
第2章 數(shù)據(jù)鏈路層
2. 1 數(shù)據(jù)鏈路層的基本概念
2. 2 簡單流量控制的數(shù)據(jù)鏈路協(xié)議
2. 2. 1 完全理想化的數(shù)據(jù)傳輸
2. 2. 2 具有最簡單流量控制的數(shù)據(jù)鏈路層協(xié)議
2. 2. 3 實用的停止等待協(xié)議
2. 2. 4 停止等待協(xié)議的算法
2. 2. 5 停止等待協(xié)議的定量分析
2. 3 連續(xù)ARQ協(xié)議
2. 3. 1 連續(xù)ARQ協(xié)議的工作原理
2. 3. 2連續(xù)ARQ協(xié)議的吞吐量
2. 3. 3 滑動窗口技術
2. 4 面向比特的鏈路控制規(guī)程HDLC
2. 4. 1 EDLC協(xié)議的產生
2. 4. 2 HDLC的幀結構
2. 5 Internet中的數(shù)據(jù)鏈路控制協(xié)議
2. 5. 1 串行線路網際協(xié)議SLIP
2. 5. 2 點對點協(xié)議PPP
習題
第3章 信道共享技術
3. 1 信道共享技術概述
3. 2 受控多點接入:輪叫輪詢
3. 3 隨機接入技術:ALOHA
3. 3. 1 純ALOHA
3. 3. 2 時隙ALOHA
3. 3. 3 輪詢與ALOHA的比較
3. 4 隨機接入技術:CSMA和CSMA/CD
3. 4. 1 CSMA訪問策略
3. 4. 2 CSMA/CD的工作原理
習題
第4章 傳統(tǒng)局域網
4. 1 局域網概述
4. 2 局域網的體系結構
4. 2. 1 IEEE802參考模型
4. 2. 2 邏輯鏈路控制LLC子層
4. 2. 3 介質訪問控制MAC子層
4. 3 以太網和IEEE802. 3標準
4. 3. 1 802. 3局域網概述
4. 3. 2 物理層標準
4. 3. 3 MAC子層和幀結構
4. 3. 4 交換式以太網
4. 4 令牌環(huán)網和IEEE802. 5標準
4. 4. 1 令牌環(huán)概述
4. 4. 2 MAC子層與幀結構
4. 4. 3 管理與維護
4. 4. 4 性能分析
4. 5 令牌總線網與IEEE802. 4標難
4. 5. 1 令牌總線網概述
4. 5. 2 MAC子層
4. 5. 3 三種局域網的比較
4. 6 局域網的擴展
4. 6. 1 中繼器
4. 6. 2 集線器
4. 6. 3 網橋的基本原理
4. 6. 4 透明網橋
4. 6. 5 源站選路網橋
4. 6. 6 透明網橋和源站選路網橋的對比
習題
第5章 現(xiàn)代局域網技術
5. 1. 100M快速以太網
5. 1. 1 快速以太網的體系結構.
5. 1. 2 快速以太網系統(tǒng)的組成
5. 1. 3 快速以太網與10ASE-T/FL性能比較
5. 2 以太網的交換技術
5. 2. 1 以太網交換的概念
5. 2. 2 以太網交換機的工作原理
5. 2. 3 以太網交換機的交換方式
5. 2. 4 以太網交換機的分類
5. 2. 5 以太網交換機的結構
5. 2. 6 以太網交換機的技術指標
5. 2. 7 以太網交換機的組網技術與應用
5. 2. 8 全雙工交換以太網技術
5. 3 1Gb/s高速以太網技術
5. 3. 1 1Gb/s高速以太網體系結構
5. 3. 2 幀擴展技術
5. 3. 3 幀猝發(fā)技術
5. 4 光纖分布數(shù)據(jù)接口FDDI
5. 4. 1 FDDI體系結構與協(xié)議標準
5. 4. 2 FDDI網絡的組成
5. 4. 3 FDDI工作原理
5. 4. 4 網絡容錯
5. 4. 5 MAC協(xié)議與幀格式
習題
第6章 廣域網與路由技術
6. 1 廣域網的體系結構
6. 1. 1 廣域網的組成
6. 1. 2 廣域網的通信服務
6. 2 廣域網的路由問題
6. 2. 1 分層編址與路由表
6. 2. 2 廣域網的路由問題
6. 2. 3 路由選擇算法種類
6. 3 路由選擇算法
6. 3. 1 非自適應路由選擇
6. 3. 2 自適應路由選擇
6. 4 擁塞控制
6. 4. 1 擁塞控制的意義
6. 4. 2 擁塞控制的基本原理
6. 5 X. 25分組交換網
6. 5. 1 X.25網概述
6. 5. 2 X. 25的虛連接
6. 5. 3 X. 25網絡結構
6. 6 幀中繼
6. 6. 1 幀中繼概述
6. 6. 2 幀中繼的組成
6. 6. 3 幀中繼的呼叫控制
6. 6. 4 幀中繼的幀格式
6. 6. 5 幀中繼的擁塞控制
6. 6. 6 幀中繼的應用
6. 7 ISDN
6. 7. 1 ISDN概述
6. 7. 2 ISDN的功能
6. 7. 3 用戶-網絡接口
6. 7. 4 ISDN的應用
習題
第7章 網絡互連技術
7. 1 互聯(lián)網與TCP/IP
7. 1. 1 網絡互連方式
7. 1. 2 TCP/IP的分層體系結構
7. 1. 3 TCP/IP參考模型的特點
7. 2 IP網絡互連協(xié)議
7. 2. 1. IP地址及表示方法
7. 2. 2 IP數(shù)據(jù)報的格式
7. 2. 3 Internet控制報文協(xié)議ICMP
7. 2. 4 IP報文的分段與重組
7. 2. 5 IP數(shù)據(jù)報的轉發(fā)機制
7. 3 IP路由選擇協(xié)議
7. 3. 1 內部網關協(xié)議IGP
7. 3. 2 外部網關協(xié)議BGP
7. 4 Internet組管理協(xié)議IGMP
7. 5 無類型域問路由選擇協(xié)議CIDR
7. 6 移動IP路由協(xié)議
7. 7 IPv6下一代網絡互連協(xié)議
7. 7. 1 IPv6的地址結構
7. 7. 2 IPv6報文的基本頭部格式
7. 7. 3 IPv6擴展頭部格式
7. 8 傳輸控制協(xié)議
7. 8. 1 傳輸控制的基本原理
7. 8. 2 服務質量QoS
7. 8. 3 傳輸控制層的端口
7. 8. 4 用戶數(shù)據(jù)報協(xié)議UDP
7. 8. 5 傳輸控制協(xié)議TCP
7. 8. 6 TCP的可靠傳輸
7. 8. 7 TCP的流量控制
7. 8. 8 TCP的擁塞控制
7. 8. 9 TCP的連接管理
習題
第8章 虛擬局域網技術
8. 1 VLAN概述
8. 1. 1 VLAN的產生
8. 1. 2 實現(xiàn)VLAN的前提條件
8. 1. 3 VLAN的解決方案
8. 2 VLAN的交換方式
8. 2. 1 端口交換
8. 2. 2 幀變換
8. 2. 3 信元交換
8. 3 VLAN的劃分方法
8. 4 VLAN成員信息的傳遞
8. 5 VLAN配置方法
8. 6 VLAN問路由與通信
8. 7 VLAN的協(xié)議和標準
8. 8 VLAN的功能
習題
第9章 網絡安全與防火墻技術
9. 1 計算機網絡安全性問題
9. 1. 1 網絡安全基本概念
9. 1. 2 網絡安全的威脅因素
9. 1. 3 網絡安全的評估標淮
9. 2 網絡安全策略
9. 3 網絡安全機制
9. 3. 1 加密
9. 3. 2 鑒別
9. 3. 3 數(shù)字簽名
9. 4 網絡防火墻技術
9 4. 1 防火墻的基本概念
9. 4. 2 防火墻功能
9. 4. 3 包過濾技術
9. 4. 4 代理服務技術
9. 4. 5 防火墻系統(tǒng)基本組件
9. 4. 6 防火墻系統(tǒng)結構
9. 4. 7 使用防火墻系統(tǒng)的優(yōu)點和局限性
習題
第10章 網絡計算模式與XML
10. 1 Internet/Intranet信息服務和特點
10. 2 B/S網絡計算模式
10. 2. 1 B/S計算模式的特點
10. 2. 2 基于新一代Web技術的B/S計算模式特征
10. 3 Intranet結構與組成
10. 3. 1 Intranet體系結構
10. 3. 2 Inteanet總體結構
10. 3. 3 Intranet網絡組成
10. 4 WWW與標記語言
10. 4. 1 WWW基本結構
10. 4. 2 HTTP特點
10. 4. 3 HTTP基本工作模式
10. 4. 4 HTTP結構類型
10. 4. 5 統(tǒng)一資源定位器URL
10. 5 XML標記語言
10, 5. 1 XML發(fā)展的歷史
10. 5. 2 XML的組成
10. 5. 3 XML特點
10. 5. 4 XML的DTD與XSL. XLL
10. 5. 5 XML和SGML. HTML的關系
10. 5. 6 XML的應用
習題
第11章 互聯(lián)網應用協(xié)議
11. 1 域名系統(tǒng)DNS
11. 1. 1 IP域名結構
11. 1. 2 域名解析
11. 2 電子郵件系統(tǒng)E-Mail
11. 2. 1 電子郵件的有關協(xié)議
11. 2. 2 電子郵件系統(tǒng)的結構
11. 2. 3 電子郵件的發(fā)送
11. 2. 4 電子郵件的接收
11. 2. 5 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xié)議
11. 2. 6 郵箱訪問協(xié)議
11. 2. 7 MIME協(xié)議
11. 3 文件傳輸與文件訪問系統(tǒng)
11. 3. 1 FTP的特點
11. 3. 2 FTP工作原理
11. 3. 3 FTP連接建立
11. 3. 4 FTP訪問控制
11. 3. 5 TFTP:簡單文件傳輸協(xié)議
11. 3. 6 NFS:網絡文件系統(tǒng)
11. 4 遠程登錄Tehet
11. 4. 1 Telnet協(xié)議
11. 4. 2 Telnet工作原理
11. 4. 3 網絡虛終端
11. 5 代理服務器
11. 5. 1 代理服務器的硬/軟件結構
11. 5. 2 代理服務器的工作流程
11. 5. 3 代理服務器的主要功能
11. 6 網絡管理
11. 6. 1 網絡管理的概念
11. 6. 2 網絡管理的功能
11. 6. 3 簡單網絡管理協(xié)議(SNMP)
11. 6. 4 管理信息庫(MIB)
11. 6. 5 SNMP操作
習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