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是記載自元太祖成吉思汗統(tǒng)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國至元朝滅亡160余年歷史的史書。1206年,蒙古族卓越的首領、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統(tǒng)一蒙古草原各部落后,建立了蒙古帝國。1271年,忽必烈在接受中原漢族文化的同時,也接受漢族儒士的建議,改國號為大元。1276年,元朝滅南宋統(tǒng)一全國。元朝自成吉思汗始,共傳14位皇帝,立國162年。元順帝統(tǒng)治后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爆發(fā)了全國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朝軍隊攻克大都(今北京市),元順帝逃到漠北,元朝滅亡。明朝建立的時候,元朝的殘余勢力仍然很強大。元順帝在漠北地區(qū)仍然維護著自己的統(tǒng)治,史稱北元。參與鎮(zhèn)壓紅巾軍的地主武裝在陜甘地區(qū)與北元協(xié)同抵抗明朝,元朝殘余勢力還占據(jù)著東北和云南,江南的地主階級和知識分子不肯與明朝合作。朱元璋面臨著鞏固統(tǒng)治和統(tǒng)一全國的任務。為了鞏固政權,籠絡元朝遺民,招撫和平定割據(jù)勢力,朱元璋利用編修《元史》這一舉動,來表明自己建立明朝的合法性?!对贰沸蕹梢簿鸵馕吨粋€朝代的結束,從而打消元朝殘余勢力復國的幻想。明朝在建國之初即急于編修《元史》是有著良苦的政治目的的。同時,明朝修《元史》也是為了總結和吸取元朝滅亡的歷史教訓,為明朝的長治久安提供借鑒。洪武元年十二月(1368年),朱元璋下詔編修《元史》,命中書左丞相李善長為監(jiān)修,宋濂、王祎為總裁官,并組成了16人的編修班子。第二年二月正式開局修史,至八月就完成了元順帝元統(tǒng)元年以前的部分。接著又派人到各地征集史料。明朝修《元史》時,元朝的各位皇帝的《實錄》、《后妃功臣列傳》是《元史》本紀和列傳的重要資料來源?!对贰返摹吨尽泛汀侗怼穭t主要取材于元朝所修《經世大典》?!对贰啡珪?10卷,其中本紀47卷、志58卷、表8卷、列傳97卷。本紀:按兩漢本紀,事實與言辭并載,兼有《書》、《春秋》之義。及唐本紀,則書法嚴謹,全仿乎《春秋》。今修《元史》,本紀準兩漢史。志:按歷代史志,為法間有不同。至唐志,則悉以事實組織成篇,考核之際,學者憚之。惟近代《宋史》所志,條分件列,覽者易見。今修《元史》,志準《宋史》。表:按漢、唐史表所載為詳,而《三國志》、《五代史》則無之。唯遼、金史據(jù)所可考者作表,不計詳略。今修《元史》,表準遼、金史。列傳:按史傳之目,冠以后妃,尊也;次以宗室諸王,親也;次以一代諸臣,善惡之總也;次以叛逆,成...[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