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邏輯的現(xiàn)代意義--再版序
前 言
緒論1.生平與邏輯著作2.四謂詞理論
2.1偶性
2.2屬
2.21屬和種
2.22種差
2.23屬和種的關系
2.3固有屬性
2.4定義
2.41正確的定義
2.42本質定義
2.5劃分四謂詞的證明
2.6關于四謂詞理論的幾個問題
2.61關于定義的問題
2.62四謂詞理論和范疇理論
2.63四謂詞理論和五謂詞理論
2.64四謂詞的應用
2.7四謂詞理論的歷史3.關于命題的論述
3.1命題
3.11命題的分類
3.12命題之間的關系
3.13命題的真假
3.14對當方陣
3.15命題的否定
3.16不定詞
3.2模態(tài)命題
3.21等值關系
3.22矛盾關系
3.23蘊涵關系4.三段論
4.1三段論的定義
4.2三段論的表述
4.3三段論的格與式
4.4第四格
4.5三段論的證明方法
4.51換位法
4.52歸謬法
4.53顯示法
4.6三段論系統(tǒng)
4.7關于三段論的幾個問題
4.71個體詞
4.72無效式
4.8傳統(tǒng)邏輯中的三段論
4.81三段論的定義
4.82三段論的規(guī)則
4.83個體詞和第四格
4.84拉丁文記憶歌訣
4.9三段論的現(xiàn)代解釋
4.91謂詞邏輯的解釋
4.92盧卡西維奇的解釋
4.93類演算的解釋
4.94自然演繹系統(tǒng)的解釋
4.95我國邏輯學家的工作5.論謬誤
5.1關于謬誤的論述
5.2關于謬誤的思想發(fā)展
5.3謬誤與反駁
5.4謬誤的解決
5.5謬誤的分類
5.6研究謬誤的意義6.亞里士多德邏輯和現(xiàn)代邏輯
6.1亞里士多德邏輯
6.2現(xiàn)代邏輯
6.3亞里士多德邏輯和謂詞演算的差異
6.4邏輯史的研究
附錄1論"必然地得出"
附錄2"是"的邏輯研究
附錄3究竟是"是"還是"存在"--讀亞里士多德《工具論》中譯本有感
附錄4《工具論>與《形而上學》--理解亞里士多德
附錄5亞里士多德模態(tài)三段論的現(xiàn)代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術語索引
引論"本體論變革"與民間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