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下集》是我的第一本散文集。1937年,當時,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軍已在上海登陸,我國展開了全面抗日戰(zhàn)爭。因此,這本書沒有發(fā)行到內地各個城市。此后,經過了八年抗戰(zhàn),五年內戰(zhàn),這本書沒有再版的機會。全國解放以后,連上海的各個圖書館里,也不見此書。從去年開始,出版界掀起了一股“散文熱”,陸續(xù)出版了不少散文別集、選集及總集,把“五四”新文學運動以來的各種散文收炒得火熱,這本書《燈下集》,也有好幾篇被采錄了。我羨慕弗朗思的《文學生活》那樣精勁的批評散文,也羨慕蘭姆及史蒂芬孫那樣從容的絮語散文,我想我恐怕永遠不能寫出有他們的文章之一半好的東西來。因為我原本不敢希望在散文這方面有怎么大的成就,所以現在也就無顧惜地讓我這一點可憐的修養(yǎng)給讀者諸君瞧個透。至于這本小書命名的意義是很簡單的,我曾在十六支燭光的電燈下把這些文章編集攏來,所以就叫做《燈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