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為上、中、下、附四篇。上篇除從宏觀上展示中藥外治之產生、發(fā)展、特點及現(xiàn)代研究概況外,著重以作用部位為主,結合應用與時代特點,將各種療法分為六大類。由于本書為首部系統(tǒng)總結中藥外治療法的專著,故爾具體方法的收集與整理,力求體現(xiàn)“全”的特點,以供今后進一步研究。中篇則對常見急癥、內、外、皮膚、骨傷、婦產、小兒、五官等科260余種常見病,以病為綱,以法為目,以法統(tǒng)方,分別介紹具體治法(古方劑量,換算為克,以便應用)?!巴庵沃恚磧戎沃怼?,雖然由于目前外治臨床的局限,不少疾病的治法中并未體現(xiàn)辨證論治,或尚無完整的辨證用藥經驗,但因中藥外治與內治同樣應該在中醫(yī)辨證論治理論指導下遣方用藥,所以,在每病的概述中仍然列出其辨證分型,一以示其在中藥外治中的重要性,二以方便讀者今后在臨床實踐時參考。每病治法集萃 欄中的多種具體治法,雖未必條條綿秀,字字珠璣,但確是從古今各醫(yī)學圖書和近幾十年來幾十種、近萬冊醫(yī)學期刊中經過比較遴選出來的,因而有簡易、實用、高效的特點,反映了各病中藥外治之要法。綜合評按,是在對前人成果整理的基礎上,結合我們的臨床體會,加了一點膚淺的認識。如果于指導臨床正確使用各種方法有所衽益,也是受到眾多學者研究成果的點拔。既便如此,仍有許多認識不一定準確,還有待臨床驗證、深入探討。中藥外治療法的發(fā)展,伴隨著各種外用新劑型的產生,同時也涌現(xiàn)出許多療效卓著的古今外治名方。由于中藥外治制劑及名方十分豐富,但本書篇幅有限,因而下篇在編選這些制劑與名方時,只能憑著我們的認識擇要而從,不免于零金碎玉,難為完甌。民族醫(yī)藥外治法部分,來源于幾十種少數民族醫(yī)藥文獻和民間經驗。其中不少方法有一定的臨床實效,值得探討,因而本書列為附篇專門介紹。除此之外,附篇中還簡單介紹了43種中藥外治專著或綜合性著作,以便使讀者尋源析流,更好地了解中藥外治療法之淵源、發(fā)展和現(xiàn)狀之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