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醫(yī)學特種醫(yī)學輻射血液學

輻射血液學

輻射血液學

定 價:¥4.35

作 者: 劉及主編
出版社: 原子能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放射血液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2203641 出版時間: 1991-05-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 438 字數: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系統地敘述了輻射血液學的基礎知識,包括放射生物學和血液學基礎,造血和免疫系統的輻射損傷與修復,輻射造血損傷臨床,輻射損傷診斷所用血液學指標和血液學治療,以及有關實驗技術,共八章。書末附有英漢名詞索引和附錄。本書內容豐富、系統、全面,重點突出,理論聯系實際,其核心部分較多取材于編寫者的科研成果,涉及本領域前沿課題,具有一定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本書為放射醫(yī)學專業(yè)研究生用教材,也可供有關專業(yè)的科技人員、師生,以及臨床血液學和腫瘤學醫(yī)師參考。本書由張卿西審校,經放射醫(yī)學教材委員會放射生物學課程組于1988年10月由蘇燎原和張卿西主持召開的審稿會審定,同意作為高等學校試用教材。

作者簡介

暫缺《輻射血液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輻射血液學的放射生物學基礎
    一、各種電離輻射的性質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二、電離輻射與生物作用的相互關系
    三、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基本理論
    (一)電離與激發(fā)
    (二)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
    (三)電離輻射原發(fā)作用的學說
    四、電離輻射對機體的生物學效應
    (一)電離輻射對DNA分子的作用
    (二)電離輻射對細胞的作用
    (三)電離輻射對組織的作用
    (四)電離輻射對機體整體的作用
    五、影響輻射效應的主要因素
    (一)與輻射有關的因素
    (二)與機體有關的因素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血液學基礎
    一、造血干細胞和造血祖細胞
    (一)造血干細胞
    (二)造血祖細胞
    二、血細胞生成動力學
    (一)粒細胞生成動力學
    (二)紅細胞生成動力學
    (三)血細胞生成的動力學分析
    (四)血細胞生成動力學中的一些參數
    三、血細胞生成的調節(jié)
    (一)反饋性調節(jié)
    (二)血細胞生成中的體液調節(jié)
    (三)血細胞生成中的微環(huán)境調節(jié)
    四、造血的發(fā)生
    (一)動物種屬進化過程中造血活動的變遷
    (二)個體發(fā)育過程中造血活動的變遷
    五、外周血血細胞的生理功能
    (一)紅細胞的生理功能
    (二)粒細胞的生理功能
    (三)單核吞噬細胞的生理功能
    (四)淋巴細胞的生理功能
    (五)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六、血液凝固系統和纖維蛋白溶解系統
    (一)血液凝固系統
    (二)纖維蛋白溶解系統
    (三)凝血和纖溶系統的調節(jié)
    參考文獻
   第三章 造血系統的輻射損傷與修復
    一、造血器官的正常結構
    (一)骨髓微循環(huán)結構
    (二)造血區(qū)段與造血細胞索
    (三)骨髓基質與骨髓造血
    (四)造血基質與造血細胞的相互作用
    (五)骨髓和骨質的關系
    (六)骨髓中淋巴細胞的產生
    二、骨髓的輻射損傷與修復
    (一)骨髓的輻射損傷與修復過程
    (二)造血干細胞的輻射損傷與修復過程
    (三)造血祖細胞的輻射損傷與修復過程
    (四)依外周血細胞的變化判定造血器官的機能
    (五)局部照射對造血血液系統的作用
    (六)慢性放射病時造血器官的變化
    三、造血器官輻射損傷的后果
    (一)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時造血損傷的后果
    (二)低劑量率輻射對造血器官的影響及遠后效應
    四、輻射出血綜合征
    (一)血凝過程障礙在出血發(fā)病中的作用
    (二)血管變化在出血發(fā)病中的作用
    四章 免疫系統的輻射損傷與修復
    一、免疫學基礎概述
    (一)免疫系統的組成
    (二)免疫細胞及其功能
    二、免疫系統的輻射損傷與修復過程
    (一)電離輻射對免疫器官的作用
    (二)電離輻射對免疫細胞的作用
    (三)電離輻射對抗體產生的影響
    (四)電離輻射對遲發(fā)型超敏反應的影響
    (五)電離輻射對移植免疫的影響
    (六)電離輻射對免疫耐受性的影響
    (七)傳染免疫的輻射效應
    (八)電離輻射對某些免疫調節(jié)功能的影響
    (九)電離輻射與自身免疫性疾病
    (十)電離輻射與腫瘤免疫
    (十一)不同照射條件對免疫效應的影響
    (十二)免疫功能輻射損傷的防護
    三、感染并發(fā)癥
    (一)內源性感染
    (二)外源性感染
    (三)感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機理
    參考文獻(第三 第四章)
   第五章 輻射造血損傷臨床
    一 造血輻射損傷早期臨床表現
    (一)造血系統輻射損傷概述
    (二)全身造血輻射損傷的臨床
    (三)局部造血輻射損傷的臨床特點
    (四)放射性核素對造血系統的損傷及其臨床
    二、造血輻射損傷的遠后效應
    (一)貧血
    (二)防御機能的恢復
    (三)白血病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血液指標在輻射損傷診斷中的應用
    一、引言
    二、急性輻射損傷的血液學變化
    (一)數量變化
    (二)質的變化
    (三)骨髓細胞的變化
    三、小劑量照射的血液學效應
    四、染色體畸變在輻射損傷診斷中的應用
    (一)概述
    (二)自發(fā)畸變率
    (三)輻射誘發(fā)的染色體畸變
    五、早熟染色體凝集
    六 淋巴細胞微核
    (一)測微核的方法
    (二)微核測定在輻射損傷診斷中的應用
    (三)阻止胞質分裂法測定微核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輻射損傷的血液學治療
    一 保障和促進造血恢復的一般措施
    (一)染色體實驗技術
    (二)姊妹染色單體互換(SCE)檢測技術
    (三)顯帶技術
    六、造血組織及血細胞電鏡標本的制備技術
    七、造血組織的細胞化學技術
    (一)堿性磷酸酶
    (二)酸性磷酸酶
    (三)非特異性酯酶
    (四)氯乙酰酯酶
    (五)過氧化物酶
    八、骨髓超低溫保存及HLA分型技術
    (一)骨髓超低溫保存技術
    (二)HLA分型方法
    九、輻射血液學中常用分子生物學技術
    (一)轉染技術
    (二)哺乳動物細胞DNA提取
    (三)質粒DNA提取
    (四)缺口翻譯
    (五)Southern印跡雜交
    (六)染色體原位雜交基因定位技術
   附錄
    附錄1 常用輻射劑量單位的換算
    附錄2 電磁輻射譜
    附錄3 中子依能量的分類
    附錄4 國際單位制各種單位表
    附錄5 醫(yī)學文稿中常見錯別字及正確用字
    附錄6 參考文獻正確寫法
    附錄7 各種細胞因子的性質,基因克隆及功能表
    附錄8 縮寫詞注釋
   英漢名詞索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