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大體上按作品的內容,參考侗族的歷史發(fā)展來確定其創(chuàng)作年代,看來是可取的。行文以史為綱輔以類述。雖然是一種折中辦法,但能反映出侗族民間文學發(fā)展演變的脈絡。侗族民間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如何恰當?shù)剡x取各時期、各類型的代表作品,通過這些作品的分析介紹,既勾劃出各個文學時期的發(fā)展輪子廓,又不顯得龐雜或不足,確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此書選用的材料大多數(shù)是流傳較廣而富于時代特色的名篇,側重點放在詩歌部分,分清了主次,把住了重點。因此,縱可以看侗族民間文學史,橫可以覽侗族民間文學概貌。對一個歷史上曾長期沒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來說,民族民間文學的意義遠遠超出文學的范疇。它是民族的文化結晶,是民族的口頭歷史,是民族的道德觀念,也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抖弊迕耖g文學史》的出版,其作用也會超過學術領域的范圍,它有助于增進民族團結,加強民族自豪感,激發(fā)民族自愛精神,為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添上一點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