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自生作用的概念
第二節(jié) 自生作用的階段及自生礦物類型
一、沉積物的組分類型
二、自生作用的發(fā)展階段
三、自生礦物的類型
四、自生礦物的判別標志
第二章 自生礦物的形成作用
第一節(jié) 自生礦物形成時的介質環(huán)境
一、海水的化學特征
二、孔隙水的類型
第二節(jié) 形成作用
一、礦物的沉淀
二、礦物的溶解效應
三、成巖再分配與礦物形成
四、重結晶作用
五、吸附和離子交換反應
六、交代作用
七、形衍反應
八、結核的形成
第三章 鐵硫化物
第一節(jié) 主要礦物類型
一、隕硫鐵族
二、等軸硫鐵礦族
三、黃鐵礦—白鐵礦族
四、四方硫鐵礦族
五、菱硫鐵礦族
六、其他硫化物
第二節(jié) 鐵硫化物的成因
一、鐵硫化物的穩(wěn)定條件
二、合成實驗
三、形成過程
四、黃鐵礦莓球的成因
五、微生物在鐵硫化物形成中的作用
第四章 鐵、錳氧化物和氫氧化物
第一節(jié) 礦物類型
一、鐵氧化物
二、錳氧化物
第二節(jié) 晶體結構
一、金屬陽離子在氧的最密堆積中的分布
二、以金屬離子八面體為基干的結構型式
第三節(jié) 鑒定方法
第四節(jié) 成因
一、物質來源
二、晶體化學特征的控制作用
三、鐵氧化物的形成
四、錳氧化物的形成機制
第五節(jié) 中國沿岸海域的鐵錳結核
一、分布
二、類型
三、生成環(huán)境
第五章? 自生二氧化硅
第一節(jié) 礦物相
第二節(jié) 自生二氧化硅礦物
第三節(jié) 地球化學特征
一、痕量元素
二、氧同位素
第四節(jié) 深海沉積中瓷狀巖和燧石的分布
第五節(jié) 形成過程
一、海洋中的二氧化硅
二、成巖變化
第六章 自生碳酸鹽
第一節(jié) 礦物類型
第二節(jié) 晶體結構
第三節(jié) 成分鑒定
第四節(jié) 相平衡及同質多象轉變
一、相平衡
二、同質多象轉變
第五節(jié) 成因問題
一、CaCO3一H2O—CO2體系
二、CaCO3沉淀的機制
三、白云石的形成
四、礦物結構與形成環(huán)境的關系
第六節(jié) 鈣鎂碳酸鹽結核
第七節(jié) 鐵錳碳酸鹽
一、世界各海域的鐵錳碳酸鹽
第八節(jié) 我國近海的鐵錳碳酸鹽
一、礦物學特征
二、分布及富集條件
第七章 磷酸鹽
第一節(jié) 磷鈣石的礦物成分
第二節(jié) 磷灰石中的微量元素
第三節(jié) 鳥糞及生物磷酸鹽礦物
第四節(jié) 磷鈣石的分布及年齡
一、分布
二、年齡問題
第五節(jié) 磷酸鹽的成因
一、磷酸鈣的溶解度
二、上升流區(qū)磷酸鹽的形成
三、現(xiàn)代磷鈣石的成因
四、成巖磷灰石的形成
五、磷酸鹽的交代作用
第八章 硫酸鹽
第一節(jié) 重晶石族礦物
第二節(jié) 重晶石中陽離子的類質同象代替
第三節(jié) 重晶石中的痕量元素
一、稀土元素
二、放射性元素
三、穩(wěn)定同位素
第四節(jié) 重晶石的分布
一、懸浮重晶石
二、深海表層沉積中的重晶石
三、沉積柱中的重晶石
四、海洋重晶石通量
五、其他成因重晶石
第五節(jié) 自生和熱液重晶石的區(qū)別
第六節(jié) 重晶石的成因
一、海水中重晶石的飽和度
二、成因問題
第七節(jié) 其他硫酸鹽
第九章 自生硅酸鹽
第一節(jié) 粘土礦物
一、主要類型
二、海綠石
三、中國近海的海綠石
四、鮞綠泥石
五、蒙皂石族
六、坡縷石(山軟木)和海泡石
第二節(jié) 沸石族礦物
一、一般特征
二、鈣十字沸石亞族
三、斜發(fā)沸石亞族
四、成因
第三節(jié) 自生長石
第十章 自生礦物的組臺規(guī)律
第一節(jié) 組合及分區(qū)
一、近陸自生礦物區(qū)
二、遠洋自生礦物區(qū)
三、過渡區(qū)
第二節(jié) 硫的循環(huán)與含硫礦物的形成
一、海洋沉積物中的硫體系
二、硫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huán)
三、硫在間隙水中的遷移
四、硫的同位素
五、現(xiàn)代海洋沉積物中有機碳和硫的分布
第三節(jié) 鐵礦物的組合
一、鐵礦物的穩(wěn)定條件
二、海洋沉積物中的鐵礦物組合
三、鐵礦物與地球化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