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緒論
一、一個新興而古老的學科
二、文藝美學的學科性質和地位
三、本書內容的基本構想
第一編 審美一創(chuàng)作
第一章 審美活動與審美活動范疇
第一節(jié) 審美活動”
第二節(jié) 審美活動范疇
第二章 文藝創(chuàng)作作為審美價值的生產活動
第一節(jié) 生產性審美活動與消費性審美活動
第二節(jié) 文藝創(chuàng)作以生產審美價值為基本目的
第三節(jié) 文藝創(chuàng)作印發(fā)生是審美活動發(fā)展印必然要求
第三章 審美價值生產的基本類型
第一節(jié) 關于審美類型的劃分
第二節(jié) 藝術生產中的崇高
第三節(jié) 藝術生產中的優(yōu)美
第四節(jié) 藝術生產中的悲劇
第五節(jié) 藝術生產中的喜劇
第四章 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美學辯證法
第一節(jié) 觀察與領悟
第二節(jié) 寫真與寫意
第三節(jié) 形與神
第四節(jié) 虛與實
第二編 創(chuàng)作一作品
第一章 藝術品的魁力
第一節(jié) 作品對于人的意義
第二節(jié) 作品意義的觀念形態(tài)
第二章 審美智慧論
第一節(jié) 存在的悲劇與超越
第二節(jié) 沉思與狂歡
第三節(jié) 審美活動的定型
第三章 審美形式論
第一節(jié) 藝術把握存在的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藝術家把握存在的審美風格
第三節(jié) 形態(tài)與風格的統(tǒng)一
第四章 審美價值論
第一節(jié) 作品的多義性
第二節(jié) 媒介的價值
第三節(jié) 藝術形態(tài)的價值
第四節(jié) 作品的間文性與獨創(chuàng)性
第五章 藝術傳播論
第一節(jié) 作品的傳播品質
第二節(jié) 傳播的技術條件
第三節(jié) 傳播的文化環(huán)境
第三編 作品一接受
第一章 接受美學的遺產背景與課題意義
第一節(jié) 理論態(tài)度與方法
第二節(jié) 遺產或背景
第三節(jié) 課題焦點與學術價值
第二章 意義歸諸何物:對接受主體的系統(tǒng)性放逐
第—節(jié) 摹仿說之檢討
第二節(jié) 作者意圖說之檢討
第三節(jié) 本文意義自足說之檢討
第三章 “讀”的能動性與歷史性
第—節(jié) “瀆”與“寫”
第二節(jié) 讀者印廣義化
第三節(jié) 接受的共時維面
第四節(jié) 接受的歷時維面
第五節(jié) 接受與“誤讀”
第四章 “釋義循環(huán)”及處置策略
第—節(jié) 意義中心之轉移與“釋義噪聲”
第二節(jié) 釋義循環(huán)
第三節(jié) 權力與知識意志:走向歷史實踐
第五章 “接受的幽靈”:文藝與歷史實踐
第一節(jié) 接受主體:禁忌與騷擾
第二節(jié) 接受之學與文藝民主
附錄:審美價值論綱 杜書瀛
跋 靳大成
后 記 杜書瀛
再版后記 杜書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