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國古代影響最大、至今仍有重要價值的一個文學選集。編者蕭統(501—531),字德施,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被立為太子,未既位就因病去世,謚號“昭明”,幫世稱昭明太子。他是一位早熟的學者和作家。史書說他三歲即讀《孝經》、《論語》,五歲時已遍讀《五經》。參預機務后,仍勤奮好學,一有時間即“泛覽辭林,心游目想,移晷忘倦”“(《文選序》),因而讀書甚多。才活了三十歲,就留下文集二十卷[1]。編有《文選》三十卷,《正序》十卷,《文章英華》三十卷,《古今詩苑英華》十九卷,但只有《文選》留傳至今。蕭統《文選》能在眾多的選本書獨存至今,并非純屬幸運,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它本身經得起歷史的大浪淘沙。它至少有兩點是引人注目的:第一,它選編的角度新穎,體現了當時進步的文學觀念;第二,它所編的多為名家名篇,類別豐富,為后人學習、研究提供了一個好的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