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書《黃帝書》或稱《黃帝四經》。它包括《經法》、《經》、《稱》、《道原》等四篇,它與帛書《老子》乙本抄在一起,故又稱帛書《老子》卷前古佚書。其內容都是久已佚失的黃老家言,是研究中國思想史中有關漢初黃老思想的重要出土文獻。這卷帛書與《老子》乙本同卷,疊在一起存放在漆奩盒內,由于棺液的浸泡,出土時都已沿折痕斷裂成長方形的帛片。全卷幅寬四十八厘米,珠絲墨書。其抄寫年代與《老子》乙本相同,即抄寫于漢文帝時期的公元前一七九年至公元前一六九年之間。帛書的本體風格與《老子》乙本套本相同,應屬同一抄手怕為。其字形布局規(guī)整、均稱,絕大多數字體是正文或扁方形,用筆略向左欹,橫車或方入尖收,或蠶頭雁尾并用,其構形左波右磔對比強烈,無論是用筆結體還是章法布局,都顯示出很成熟的隸書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