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緒 論
第一章 社會實業(yè)
第一節(jié) 農業(yè)(上)
一、周代的農業(yè)
西周時期的農業(yè);春秋戰(zhàn)國農業(yè)的發(fā)展
二、秦的農業(yè)
秦國的農業(yè)生產;《日書》所見秦的飼養(yǎng) 林
漁等業(yè);秦代的農業(yè)
第二節(jié) 農業(yè)(下)
三、兩漢時期的農業(yè)
兩漢農業(yè)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以谷物種植業(yè)為主
體的漢代農業(yè);園圃業(yè);畜牧業(yè);林業(yè);漁業(yè)
四、唐代的農業(yè)
土地制度與賦役制度;唐代農業(yè)發(fā)展的成就;畜
牧、園藝及養(yǎng)魚等業(yè)
第三節(jié) 手工業(yè)
一、西周的手工業(yè)
青銅冶鑄業(yè);陶瓷業(yè);紡織業(yè);漆器制造業(yè);骨
器制造業(yè);舟車制造業(yè)和玉石制造業(yè)
二、秦國和秦王朝的手工業(yè)
青銅器制造業(yè);冶鐵業(yè);金銀器制造業(yè);制陶
業(yè);漆器制造業(yè);紡織 制鹽 皮革業(yè)及舟制
造車業(yè)
三、兩漢的手工業(yè)
紡織業(yè);冶鐵業(yè);冶銅業(yè);金銀器制造業(yè);漆
器制造業(yè);舟車制造業(yè);制鹽業(yè);釀酒業(yè)
四、唐代的手工業(yè)
鐵器、銅器制造業(yè);金銀器制造業(yè);紡織與印
染業(yè);陶瓷業(yè);制茶 制鹽業(yè);造船業(yè);造紙
與印刷業(yè)
第四節(jié) 商業(yè)
一、西周的商業(yè)
商業(yè)的初步發(fā)展;市場的設置與管理;貨幣的
出現
二、秦國及秦王朝的商業(yè)
商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市場及管理;貨幣的廣泛使
用與借貸的盛行
三、兩漢的商業(yè)
商業(yè)的繁榮;商業(yè)都會的大量出現;對外貿易
的初步繁榮;市場和物價管理;貨幣的繁多
四、唐代的商業(yè)
商業(yè)的空前繁榮;對外貿易的發(fā)達;市場管理
制度的完備;貨幣發(fā)展的新階段
第二章 物質生活
第一節(jié) 服飾
一、周代服飾
西周服飾:東周服飾
二、秦漢服飾
首服;上衣;下裳
三、唐代服飾
時代特征與服飾風貌;男子服飾;女子服飾
第二節(jié) 飲食
一、周代飲食
西周飲食:東周飲食
二、秦漢飲食
飲食習尚的變化;主食;副食;飲酒
三、唐代飲食
胡食;飲酒;飲茶;食療
第三節(jié) 都邑及建筑
一、周朝的都邑及建筑
西周的都邑及其變遷;西周國都鎬京;東方重
鎮(zhèn)——雒邑
二、秦國和秦朝的都邑與建筑
先秦時期秦都的變遷;秦國都城雍城、櫟陽;秦
朝首都咸陽及其建筑
三、兩漢的都邑與建筑
漢長安城的設計與布局;漢長安城的宮殿與建
筑;西漢長安城的經濟文化;西漢的其他重要
城市;東漢國都洛陽的布局及其建筑;東漢洛
陽的城市經濟與文化
四、隋朝的都邑與建筑
隋朝國都大興城的設計與布局;隋朝東都洛陽
五、唐朝的都邑及建筑
唐朝都城長安的布局與改造;唐都長安的其他
建筑風格;唐都長安的市政設施和人口;唐都
長安的工商業(yè) 文化及對外交流
第四節(jié) 交通
一、周人的交通貢獻
周人經營的早期航運;“周行’與“周道”;東
周交通的進步
二、秦王朝的交通建設
秦國交通的發(fā)展與秦的統(tǒng)一;馳道與直道;北
邊道;并海道:車同軌 書同文
三、兩漢交通
交通進步與漢文明的成熟;驛傳系統(tǒng);農工商
交易之路通;從“關東 關西”到“江南 江
北”
四、隋唐交通事業(yè)的成就
大運河的開通;唐代漕運;廣運潭《得寶歌》;
商運的繁榮
第三章 社會政治制度
第一節(jié) 職官
一、周代職官概況
《周禮》記載的西周官制;其他文獻及金文所見
周職官;春秋戰(zhàn)國官制綜義
二、秦漢職官的新發(fā)展
秦代確立的集權型職官制度;漢代的中央官制;
漢代的地方官制
三、隋唐新官制的確立與完善
三師、三公與省 寺、監(jiān) 臺;特殊的多相制;
六部二十四司;地方官制
第二節(jié) 選舉
一、西周的選舉制度
鄉(xiāng)舉里選;國學選士與大射擇士
二、秦漢時期的察舉制度
察舉制從產生到確立;察舉常行科目;察舉特
定科目
三、隋唐時期的科舉與銓選
科舉制產生于隋確立于唐;唐科舉科目;唐科
舉考試的體例與過程;唐代銓選制度
第三節(jié) 法制
一、西周的法律制度
立法思想與立法活動;行政法規(guī)與司法制度;民
事與刑事法規(guī)
二、秦國、秦朝與兩漢法制
云夢秦簡所見秦律;秦朝的法律制度;兩漢法
制
三、隋唐的法律制度
多所創(chuàng)新的隋律;唐的立法指導思想和立法活
動;唐的行政 民事與經濟法律;唐的刑事法
律與司法制度
第四節(jié) 軍制
一、西周的軍制
西周的軍隊構成及兵種;西周軍隊的兵源;西
周的武職官
二、秦的軍制
秦國的軍制;秦朝的統(tǒng)軍組織與屯兵體制;秦
朝的軍隊編制 軍兵種及征兵制度
三、兩漢的軍制
西漢的統(tǒng)軍體制與武官、爵制;西漢的軍隊編
制與兵種;西漢的兵役制度;東漢的統(tǒng)軍體制
與武官;東漢的中央軍與地方軍 兵種 編制
及兵役
四、隋朝的軍制
隋朝府兵的統(tǒng)軍體制、武官設置、兵種與戰(zhàn)時
軍隊編制;隋朝府兵的兵役及其負擔
五、唐朝的軍制
府兵制下的唐朝統(tǒng)軍體制與武官;府兵制下的
唐軍隊編制 分布及兵役制度;唐朝的募兵制
度
第五節(jié) 禮制
一、周禮的內容和意義
禮的源起;五禮概述;維護等級社會的工具
二、秦漢隋唐的禮制
秦禮制考;漢代的制禮活動;隋唐禮制的日臻
完備
第四章 文化信仰(上)
第一節(jié) 文字
一、西周文字
漢字在西周前的發(fā)展;西周文字的載體;西周
時期文字的演進;西周文字小結
二、東周文字
春秋時代文字;戰(zhàn)國時代文字;東周文字理論
的研究;東周文字小結
三、秦文字
統(tǒng)一前秦文字的發(fā)展;秦統(tǒng)一與漢字發(fā)展
四、兩漢文字
兩漢文字的發(fā)展;兩漢文字理論的研究;兩漢
文字小結
五、隋唐文字
隋唐文字資料;隋唐文字理論的研究;隋唐文
字小結——兼述漢字在運動中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文學
一、周秦文學
詩經;屈原及其作品;青銅器銘辭;周代散文;
秦的文學
二、兩漢文學
兩漢辭賦;漢代民歌及其影響;兩漢散文
三、唐代文學
唐代詩歌;唐代古文運動;唐代民間文學;唐
代傳奇
第三節(jié) 藝術
一、繪畫
周代繪畫;秦漢繪畫;唐代繪畫
二、書法
西周書法;秦漢書法;唐代書法
三、雕塑
西周的雕塑;東周的雕塑;秦漢雕塑;唐代雕
塑
四、音樂
周代音樂;秦漢音樂;唐代音樂
第四節(jié) 哲學思想
一、周秦漢唐時期對天人關系的探索
周秦時期的天人關系論;兩漢時期對天人關系
的探索;唐代天人關系觀念
二、周秦漢唐時期對古今之變的探索
周秦時期的歷史哲學;兩漢時期的歷史哲學;唐
代歷史哲學
三、周秦漢唐時期關于認識真理的方法的探索
周秦認識論成果;兩漢認識論模式;唐代認識
論模式
第五章 文化信仰(下)
第五節(jié) 教育
一、周秦時期的教育
周的行政教育;周的學校教育及幼教;周代的
私學;孔子的教育;稷下學宮;秦的教育
二、漢代的教育
太學;宮邸門學 鴻都門學邸第;地方學校;
私學
三、唐代的教育
學校設置;學校的教學;學校的管理;留學生
教育與私學
第六節(jié) 經學
一、周代的經與經學
孔子以前的經書;孔子與六經;孔門之經學;孟
荀之經學
二、西漢經學
《周易》學;《尚書》學;《詩經》學;《禮》學;
《春秋》學;今古文之爭
三、東漢經學
“七經”;今古文之爭與今文的衰落;古文經學
的興盛及古文學家;白虎觀會議與熹平石經
四、唐代經學
五經定本與《五經正義》;“九經”與四經注疏;
“十二經”及《開成石經》;陸德明《經典釋
文》與李鼎祚《周易集解》
第七節(jié) 史學
一、源遠流長的修史傳統(tǒng)
史學追溯;體裁豐富的史書
二、周秦時期的史學成就
《尚書》與《春秋》;《逸周書》;左丘明與《左
傳》《國語》:《竹書紀年》《山海經》與《戰(zhàn)國
策》
三、兩漢時期的史學成就
司馬遷與《史記》;班固與《漢書》;《漢紀》;
《越絕書》與《吳越春秋》
四、唐代的史學成就
大量“正史”的編纂;杜佑與《通典》;劉知幾
與《史通》;《元和郡縣圖志》
第八節(jié) 科學技術
一、周秦時期的科學技術
天文與歷法:物理學;醫(yī)學;《考工記》與秦地
圖
二、兩漢時期的科學技術
天文與歷法;算學;地學;醫(yī)學;造紙術
三、隋唐時期的科學技術
天文歷法;算學;醫(yī)學;雕版印刷術;火藥的
發(fā)明;建筑
第九節(jié) 宗教
一、秦漢時期的宗教
道教的形成;早期道教的活動;佛教東來
二、隋唐時期的宗教
道教的發(fā)展;道教的核心內容及表現形式;佛
教的普及;佛教的宗派;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
其他外來宗教
第六章 時代風貌
第一節(jié) 節(jié)日
一、新年
年節(jié)溯源;除夕;元旦;元宵節(jié)
二、清明節(jié)
掃墓;禁火;踏青 娛樂
三、端午節(jié)
尋秘溯源;辟惡求祥;龍舟競渡
四、中秋節(jié)
探幽溯源;夜游月宮;賞月 拜月
第二節(jié) 風俗時尚
一、婚姻與生育
西周社會的婚姻生育風俗;秦漢時代的婚姻家
庭與生育;隋唐時代的婚姻風尚
二、喪葬禮俗
西周的喪葬制度;秦漢時期的喪葬禮俗;隋唐
時期的喪葬禮俗
三、人際交往禮儀與時尚
西周社會的人際交往禮儀與時尚;秦漢社會的
人際關系及時尚;唐代人際關系及時尚
第三節(jié) 精神風貌
一、周秦兩漢時代精神(上)
積極進?。恢刈尵促t
二、周秦兩漢時代精神(下)
喜歌好舞;任俠自尊
三、隋唐帝國風貌
博大包容;開放進??;崇文好詩
第七章 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節(jié) 同中亞、西亞的文化交流
一、周秦時期同中亞 西亞的文化交流
《穆天子傳》與周穆王西行史事;秦人對西北的
經營與“china”聲名的遠播
二、兩漢與中亞、西亞的文化交流
張騫通西域;天馬徠 從西極;班超定遠;佛
教的傳入
三、唐代同中亞、西亞的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唐代兩京胡風;撒馬爾罕的金桃
第二節(jié) 同東北亞的文化交流
一、周秦漢唐與朝鮮的文化交流
箕子走之朝鮮;樂浪古墓群;唐代中國與朝鮮
的文化交流
二、周秦漢唐與日本的文化交流
中原人對于“倭”的早期認識;徐福傳說;兩
漢與倭國的交往;鑒真東渡;日本遣唐使
第三節(jié) 同南亞、東南亞及其他地區(qū)的文化交流
一、周秦兩漢同南亞 東南亞及其他地區(qū)的文化
交流
同南亞、東南亞早期文化交流的跡象;銅鼓:文
化傳播的神秘信號;漢代南洋航運;海西幻人
來路
二、唐代同南亞 東南亞及其他地區(qū)的文化
交流
王玄策、義凈的南亞之行;陶瓷之路;桑給巴
爾僧祗
附錄 西周形勢圖、秦疆域政區(qū)圖 西漢 東漢政區(qū)形
勢圖,唐時期全圖
主要參考文獻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