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定 價:¥30.00

作 者: 程光煒[等]主編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
標 簽: 文學史

ISBN: 9787300030340 出版時間: 2000-01-01 包裝:
開本: 23cm 頁數(shù): 41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前言本書作者主要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等學校中文系,另外也邀請了一些其他大學和科研院所的青年學者。他們多在90年代獲得博士學位,并在各自學術領域取得一定成績;本書在廣泛吸收本學科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在編撰體例、文學史框架及對作家作品的認識、評價等方面,均有一些暫的變化,體現(xiàn)了新一代學人的學術視野和眼光。圖片的介入,將會擴充文學史的敘事空間,并引起其書寫方式的變化。根據(jù)各位編寫者的研究領域及特長,我們做了如下分工:第一章、第二章:孫民樂(中國人民大學)第三章、第二十三章:郜元寶(復旦大學)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楊聯(lián)芬(北京師范大學)第五章、第九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二章:孔慶東(北京大學)第六章、第十章、第十三章:吳曉東(北京大學)第七章、第八章、第二十章:劉勇(北京師范大學)第十五章、第二十一章:陳均(中國人民大學)第十六章:沈衛(wèi)威(河南大學)第十七章:張泉(北京市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緒論、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程光煒(中國人民大學)第二十四章:王德領(中國人民大學)第二十五章:張光芒(山東師范大學)在大家討論的基礎上,由程光煒擬出全書大綱;吳曉東、孔慶東參加了對大綱的增刪與修訂工作。因吳曉東、郜元寶兩人赴韓國講學,全部書稿完成之后,先由程光煒、孔慶東和劉勇三人分別審稿。最后,由程光煒審定全部書稿。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 論
第一節(jié)? 文學啟蒙的意義? 
○啟蒙的歷史依據(jù)
○在傳統(tǒng)中國與現(xiàn)代中國之間
○“現(xiàn)代化”內涵的擴大
第二節(jié)? 對啟蒙的冷靜反觀? 
○周氏兄弟精神世界中充滿矛盾的兩條思路
○現(xiàn)代化主題的矛盾與張力
○題材的多樣化選擇
○文學形式的變革實踐
第三節(jié)? 國家現(xiàn)代化及文學的新要求? 
○“國家”核心概念的頻繁使用
○現(xiàn)代文學內部的變遷
○30年代中期后形成的三個審美空間
第四節(jié)? 現(xiàn)代化的中斷與變異:中國現(xiàn)代文學前、后期的形成? 
○現(xiàn)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分化”
○“中斷”的關鍵因素:抗日戰(zhàn)爭的全面爆發(fā)
○矛盾的急劇變化
○觀念的調整
○現(xiàn)代化問題的觀察與追問
上? 編(1917-19376)
第一章?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生
第一節(jié)? “發(fā)生”的概念? 
○以不同的“形象”進入歷史敘述
○兩種敘述的深刻差異
○現(xiàn)代文學“發(fā)生”的諸多“條件”
第二節(jié)? 近代知識界的形成? 
○知識分子角色的轉換
○近代報業(yè)的興起
○學會的涌現(xiàn)
第三節(jié)? “白話”的興起? 
○白話與近代以來的話語實踐
○語文革新思路的廣泛展開
○“拼音化”方案的推出
第四節(jié)? 近代詩文界的“革命”? 
○“詩界革命”的預期目標
○“新文體”的來源和多面影響
○“小說界革命”對思想啟蒙和社會改良實踐的凸現(xiàn)
第二章? 文學革命與白話文學
第一節(jié)? 文學革命? 
○《新青年》的“青年形象”與各種新式知識者向它的迅速集結
○破壞與建設的兩個思想維度
○對文學革命的不同解釋及其交鋒
第二節(jié)? 新文學初期的理論建設? 
○理論建設的三個部分
○胡適對文學形式的探索
○周作人對思想革命的倡導和推進
第三節(jié)? 文學社團與創(chuàng)作傾向? 
○各種社團的涌起及其主張
○外來文學的影響
○呈現(xiàn)出不同的審美傾向
第四節(jié)? 早期白話文學創(chuàng)作? 
○詩歌:最初的實踐領域
○小說的積極嘗試
○各具特色的白話散文
○初期戲劇的艱難耕耘
第三章? 中國現(xiàn)代文學之父--魯迅
第一節(jié)? 魯迅出現(xiàn)的意義? 
○家庭、世事與“第一要著”
○以“立人”為核心的現(xiàn)代化思考
○現(xiàn)代文學的多種嶄新形式
○奠定了現(xiàn)實戰(zhàn)斗精神和現(xiàn)代反抗意識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超越個體存在意義的“現(xiàn)代文學的靈魂”
第二節(jié)? 《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 
○中國文學由此跨入“現(xiàn)代”
○探索農民靈魂世界的秘密
○知識分子形象的兩種類型
○幾種基本的敘事方式
○借歷史小說審察傳統(tǒng)思想在現(xiàn)代的命運
第三節(jié)? 《野草》和《朝花夕拾》? 
○他的“哲學”就在《野草》里面
○突破傳統(tǒng)文學藩籬的現(xiàn)代性文本
○《朝花夕拾》的回憶視角
○老中國灰暗深邃背景烘托下舒緩明麗的抒情基調
第四節(jié)? 雜? 文? 
○“取今復古”的魏晉格調
○面對大眾啟蒙與守住自我的內心
○幾個不同的發(fā)展時期
○對現(xiàn)代中國文章形式的創(chuàng)造性綜合
第四章? 多種小說形式的探索
第一節(jié)? 郁達夫與“自敘傳”抒情小說? 
○孤獨、貧困和性苦悶的男性形象
○幾個重要的抒情特征
○30年代創(chuàng)作視角的變化
第二節(jié)? 浪漫抒情及創(chuàng)造社的小說? 
○浪漫小說的兩個審美空間
○郭沫若
○倪貽德
○馮沅君
○廬隱
○張資平、葉靈風
第三節(jié)? 鄉(xiāng)土小說的流脈? 
○對“五四”小說過分“西化”的一次反撥
○幾個主要特征
○王魯彥
○許飲文
○臺靜農
○蹇先艾
○彭家煌
○許杰等
第四節(jié)? “為人生”的小說? 
○“為人生”的概念
○葉紹鈞
○王統(tǒng)照
○許地山
第五章? 現(xiàn)代散文的建立和發(fā)展
第一節(jié)? “隨感錄”所開創(chuàng)的雜文? 
○產生的背景
○《新青年》等報刊的各家雜文
○“語絲派”與“現(xiàn)代評論派”的雜文
○在30年代的延伸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周作人與美文的倡導? 
○概念的提出及其藝術特征
○周作人的實質影響
○俞平伯
○鐘敬文
○廢名等
第三節(jié)? 朱自清、冰心等人的散文? 
○另一類散文美的出現(xiàn)
○朱自清散文:“五四”時代的《春江花月夜》
○冰心
○何其芳
○李廣田
○麗尼、陸蠡
第四節(jié)? 報告文學的興起與演變? 
○性質與特征
○興起背景和發(fā)展線索
○夏衍
○宋之的
○鄒韜奮
○范長江
第六章? 新詩流派的多樣化探尋
第一節(jié)? “鳳凰之再生”--郭沫若和《女神》? 
○現(xiàn)代詩歌的奠基之作
○富有想象力的情緒世界
○以“泛神論”為主體的思想和詩歌觀念
○體現(xiàn)多樣化的風格
第二節(jié)? 小詩派與湖畔詩人? 
○小詩體式出現(xiàn)的緣由
○外來的影響
○冰心對童心、愛、自然母題的建構
○宗白華
○“湖畔詩人”的沖擊波
○詩人創(chuàng)作的主要線索
○汪靜之等
第三節(jié)? “戴著腳鐐跳舞”--新月派詩人的追求? 
○前后期的嬗變
○聞一多對格律詩理論的倡導和實踐
○徐志摩:三位一體的人生和藝術世界
○朱湘
第四節(jié)? 馮至及其他詩人? 
○馮至創(chuàng)作的兩個階段
○“熱烈”而“悲涼”的抒情格調
○臧克家對鄉(xiāng)土題材的探求
第七章? 現(xiàn)代話劇的孕育與進展

第一節(jié)? 文明戲與愛美劇? 
○所受影響與淵源關系
○歷史脈絡和發(fā)展過程
第二節(jié)? 丁西林與早期獨幕劇? 
○起步較晚的話劇創(chuàng)作
○丁西林
○歐陽予倩
第三節(jié)? 田漢、洪深與浪漫戲劇? 
○浪漫主義的寫作傾向
○田漢
○洪深
第四節(jié)? 夏衍與戲劇民族化的努力? 
○創(chuàng)作視點的轉移
○以現(xiàn)實生活為主調
○知識分子形象的塑造
第八章? 曹禺:現(xiàn)代話劇藝術的高峰
第一節(jié)? 命運悲劇--《雷雨》? 
○作品的取材角度
○對“命運”問題的追問
○從人物性格和復雜關系中揭示悲劇內涵
○劇本風格的基本特色
第二節(jié)? 《日出》、《原野》及其他? 
○從家庭生活場景推進到社會的各個層面
○對思想主題和藝術結構的調整
○“個性解放”問題的提出
○與農村題材浪潮的銜接和偏離
○對命運的無望抗爭
○象征主義與表現(xiàn)主義相結合的手法
第三節(jié)? 文明的挽歌--《北京人》? 
○傳統(tǒng)家庭走向崩潰的趨勢
○代際沖突與不同的人生軌跡
○獨特的象征意象和表現(xiàn)手段
第四節(jié)? 曹禺的戲劇觀及其影響? 
○對現(xiàn)代戲劇悲劇觀念的輻射、滲透
○濃厚的詩化趨向
○劇中有“戲”與善于寫“戲”
第九章? 時代激流中的左翼文學
第一節(jié)? 紅色年代的先鋒旗幟? 
○左翼文學的世界性背景
○左聯(lián)的性質、任務、理論與追求的政治目標
○與“新月派”的話語摩擦
○對“民族主義文藝運動”的批判
○同“第三種人”的思想交鋒
○論爭的非學理性和意識形態(tài)傾向
第二節(jié)? 激昂的左翼詩歌? 
○作為革命文學前導的詩歌創(chuàng)作
○蔣光慈
○胡也頻
○殷夫
○中國詩歌會諸詩人
第三節(jié)? 浪漫化的革命小說? 
○意義趨同的“革命”與“浪漫”
○“光赤”式的敘事模式
○洪靈菲、孟超、華漢等
○柔石、戴萬平等
第四節(jié)? 轉向寫實的左翼小說? 
○寫實趨勢的出現(xiàn)
○從“自敘傳”小說進入革命小說軌道的丁玲
○張?zhí)煲?br />○葉紫
○周文
○歐陽山、草明、葛琴、丘東平、羅淑等
第十章? 現(xiàn)代派文學思潮
第一節(jié)? 李金發(fā)與象征派詩人? 
○中國象征主義詩派的“催生”
○李金發(fā)與法國象征派詩歌
○特異的審美經驗
○向新詩創(chuàng)作新的領域拓展
○穆木天
○王獨清、馮乃超等
第二節(jié)? 戴望舒與現(xiàn)代派詩人? 
○以《現(xiàn)代》、《新詩》為主要陣地的詩人群
○都市的“漂泊者”和“尋夢者”
○取法于中外詩歌傳統(tǒng)的審美趨向
○“雨巷詩人”戴望舒
○何其芳、卞之琳、李廣田
○林庚、曹葆華等
第三節(jié)? “新感覺派”小說的都市幻影? 
○從異域文學中汲取藝術靈感
○都市的體驗與文本形式
○劉吶鷗、穆時英
○施蟄存
第四節(jié)? 現(xiàn)代話劇的先鋒實驗? 
○接受象征主義影響
○超現(xiàn)實幻覺和人的潛意識的揭示
○陶晶孫
○陳楚淮
第十一章? 茅盾與現(xiàn)代長篇小說
第一節(jié)? 茅盾多方面的藝術成就? 
○《小說月報》改版與“為人生”文學觀的提出
○文學批評和外國文學的翻譯
○在危難之中開始創(chuàng)作
第二節(jié)? 一個未完成的長篇小說大家? 
○長篇小說的成熟
○《蝕》三部曲和《子夜》的史詩特征
○散點透視”的聚焦方式和敘述結構
○僅僅寫完第一部的《霜葉紅似二月花》和《鍛煉》
○在中、短篇小說領域的拓進
第三節(jié)? 茅盾影響下的社會剖析派? 
○社會剖析視角的出現(xiàn)和伸展
○吳組湘
○沙汀
○艾蕪
第四節(jié)? 巴金:永遠的詩人和他的三部曲? 
○早期小說的“革命”特征
○《家》:對封建大家庭的控訴與批判
○敘事在激情宣泄中進行
○敘述筆調漸趨冷靜、客觀的《春》、《秋》
第五節(jié)? 李 人:大河小說的探索者? 
○長篇小說的獨特體式
○《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對清末民初社會的出色描述
○“風俗史”的面貌和敘事藝術
第十二章? 老舍與現(xiàn)代市民小說
第一節(jié)? 老舍與北京文化? 
○滿漢融合的童年人格
○“北京味”:獨特的小說觀和文化史觀
○反省者和批判者
第二節(jié)? 老舍筆下的市民世界? 
○市民形象的幾種類型
○祥子、虎妞性格悲劇的蘊涵
○市井生活的完整圖畫
第三節(jié)? 老舍小說的風格和影響? 
○打通現(xiàn)代藝術與讀者大眾之間的壁壘
○雅與俗的自然融合
○“京味”的小說形式和文學語言
○帶著幽默傾向的審美特征
第十三章? 沈從文及京派小說家
第一節(jié)? “鄉(xiāng)下人”與“城里人”? 
○“鄉(xiāng)下”的經驗與身份體認
○從沅水流域追索楚文化的源頭
○湘西世界的自在性與自足性
○兩類都市題材
○現(xiàn)代文明的審視者
○帶有“自卑情結”的創(chuàng)作心理
○民族反思在抗戰(zhàn)之后的繼續(xù)延伸
第二節(jié)? 用詩構筑的生命牧歌? 
○《邊城》的人類學意義
○在無奈命運下對各色人物的觀照
○體現(xiàn)人性中莊嚴、健康、美麗的一面
○神話題材中的原始性內容與浪漫氣質的呈現(xiàn)
○“文體家”的敘事藝術
○作品所顯示的詩意特征
第三節(jié)? 京派文化與京派作家? 
○“京?!睂χ藕蜎_突與30年代中國社會的重要主題
○深含著傳統(tǒng)文化底蘊的“學院背景”
○文體中普遍帶有的抒情性
○蕭乾
○蘆焚
○林徽因等
第四節(jié)? 廢名的田園小說? 
○特殊的風味和意境
○《橋》中小說世界的雙重意義
○連貫的詩化小說的歷史線索
○中國古典詩文影響的具體呈現(xiàn)
○玄想小說的一種類型
第十四章? 禮拜六派的通俗小說
第一節(jié)? 雅俗格局的演變? 
○通俗小說的歷史沿革
○與新文學小說的復雜關系
○民族國家話語和市民話語的消長互動
第二節(jié)? 一枝獨秀的民初五年? 
○1912年至1917年:獨居文壇中心的通俗小說
○言情小說家群體
○徐枕亞
○李定夷
○包天笑
○周瘦鵑
○天虛我生
○社會小說家群體
○李涵秋、孫玉生
○歷史小說領域
○楊塵因、葉小鳳
○小說與現(xiàn)代新聞、出版、印刷業(yè)的聯(lián)姻
第三節(jié)? 面向現(xiàn)代觀念的調整? 
○在新文學的壓力下被迫調整審美趣味
○由哀情主調向多種旋律的轉變
○與新文學的有限交鋒
○描寫“中國社會”的藝術氣魄對新文學社會剖析小說的滲透與影響
○演變中的創(chuàng)作
○畢倚虹、江紅蕉
○張恨水
○武俠小說的恢復生機和逐步類型化
○平江不肖生
○趙煥亭、姚民哀
○程小青等
第四節(jié)? 與新文學比翼齊飛? 
○在“文藝大眾化”旗幟下的某種“合流”跡象
○主題的現(xiàn)代性在30年代的呈現(xiàn)
○“南向北趙”的影響仍在延續(xù)
○武俠小說后期的“五大家”
○抗戰(zhàn)條件下的現(xiàn)代通俗小說
下? 編(19377-1949)
第十五章? 戰(zhàn)爭時代文學的走勢和選擇
第一節(jié)? 戰(zhàn)爭背景下的文學思潮及論爭? 
○現(xiàn)代化進程的斷裂與值得注意的文學思潮動向
○文藝與政治關系問題的突出與緊張化
○幾次重要的論爭
○在不同區(qū)域的滲透及縱橫交錯的歷史線頭
第二節(jié)? 文學創(chuàng)作的基本格局? 
○分裂成三個有意味的思想空間
○有差異的審美選擇和走向
○國民性的缺失與重新認識
○怎樣看待“五四”新文學的思想資源
○民間化與政治化的合流及向當代文學領域的涌動
第十六章? 東北流亡作家與流亡文學
第一節(jié)? 流亡作家的文學軌跡? 
○幾個分期和提供的文學經驗
○變動的內在原因及其線索
○缺失和問題
○特殊的觀察視角及審美特性
第二節(jié)? 東北的生命力的張揚? 
○強調創(chuàng)作主體對力的追求
○在地域環(huán)境中形成的生命意識
○滿族征戰(zhàn)傳統(tǒng)對文化心理結構的影響
○“土匪”形象的重新闡釋及其轉化
第三節(jié)? 東北的歷史文化的剖析和批判? 
○愛國精神、批判視角和社會形態(tài)的交錯綜合
○對“懷鄉(xiāng)文學”的認識和省思
○反抗的農民形象及精神缺陷
○“看客”文化現(xiàn)象的描述與觀察
第十七章? 張愛玲、錢鍾書及各淪陷區(qū)作家的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蟄居時期”一代作家的特殊心態(tài)? 
○在“言與不言”之間尋找出路
○師陀
○袁犀
○梅娘
○關永吉
第二節(jié)? 張愛玲的現(xiàn)代“傳奇”? 
○“低氣壓”時代的“傳奇”小說和“流言”散文
○對現(xiàn)代人性價值觀的叩問
○化俗為雅的敘說方式
○蘇青
○施濟美
第三節(jié)? 錢鐘書的“圍城”? 
○“寫在人生邊上”的創(chuàng)作策略
○對都市人生的反諷與審視
○《圍城》的寓言意義
○對主流敘事的巧妙調整
第四節(jié)? 臺港文學的基本線索? 
○歷史回顧
○演進的三個階段
○“五四”文學的潛在影響
○愛國、鄉(xiāng)土題材的顯現(xiàn)
○起步稍遲的本地化文學
○大陸寓居作家的創(chuàng)作
第十八章? 艾青與七月詩派
第一節(jié)? 艾青詩歌的發(fā)展? 
○從“叛逆者”到“吹號者”的心路歷程
○造一座農婦命運的塑像
○對新詩更高起點的綜合
第二節(jié)? 土地的歌者? 
○從“土地”意象中發(fā)掘憂患的美
○具有動蕩時代特征的人物群像及其類型
○對“五四”人的主題的主動回應
第三節(jié)? 艾青詩學的意義? 
○把新詩推進到新的階段
○主要詩歌意象及形式的張力
○“散文化”的實驗
○艾青式的“生命詩學”
第四節(jié)? 田間和七月派詩人? 
○田間詩作在抗戰(zhàn)前后的變化
○七月派詩人的思想特色
○胡風理論和艾青詩歌的影響
○兩個基本的詩學命題
○綠原、阿垅等
第十九章? 穆旦與西南聯(lián)大詩人群
第一節(jié)? 大時代背景下的校園詩? 
○矛盾與追求
○“師長輩”和“學生輩”詩人共存的特殊現(xiàn)象
○打開西方現(xiàn)代詩歌大門的燕卜蓀
○兩重危機的反應:結社、寫詩熱悄然興起
○推出新詩現(xiàn)代化的主題
第二節(jié)? 穆旦:新詩現(xiàn)代性的沖突與整合? 
○“雪萊式的抒情”
○藝術觀念的“現(xiàn)代性”轉變
○“現(xiàn)代哈孟雷特”式的自我分析與人格分裂
○穆旦詩歌的幾個特征
○現(xiàn)代主義詩歌在他身上所顯示的成熟
第三節(jié)? 聯(lián)大時期的詩學與創(chuàng)作? 
○簡單的歷史回溯
○命題的醞釀、準備與提出
○馮至詩作和“中年人”的情調
○接受里爾克、奧登影響與回到自己
○與聯(lián)大學生詩風接近的幾位青年詩人
○結束或開始
第二十章? 國統(tǒng)區(qū)的歷史劇和諷刺喜劇
第一節(jié)? 《屈原》及歷史劇創(chuàng)作? 
○歷史劇運動誕生的社會環(huán)境
○《屈原》呈現(xiàn)的意義
○陽翰笙
○阿英
○歷史劇創(chuàng)作的兩種傾向
第二節(jié)? 諷刺喜劇的潮流? 
○“喜劇”時代的產物
○陳白塵
○吳祖光等
第二十一章? 國統(tǒng)區(qū)的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40年代小說的基本面貌? 
○主題的變異與分歧
○諷刺暴露和體驗追憶的兩大創(chuàng)作潮流
○感受方式和審美格調的變化
○兩個焦點:知識分子和人民性
○反思小說中的“家庭”模式
第二節(jié)? 老作家的創(chuàng)作? 
○對凝重和復雜的中年寫作風格的展示
○觀察的深入與悲劇氣韻
○茅盾
○巴金
○老舍
○沈從文
第三節(jié)? 路翎和七月派小說? 
○40年代文壇的“異類”
○《財主底兒女們》等對知識分子問題的繼續(xù)探索
○七月派小說:直逼主體精神的創(chuàng)傷
○丘東平
○曹白等
○另一支創(chuàng)作潛流
第四節(jié)? 風彩各異的新生代? 
○由茅盾、胡風推出的一批新人
○王西彥
○嚴文井
○郁茹
○于逢、黃谷柳、穗青、汪曾祺
第二十二章? 都市通俗文學的新局面
第一節(jié)? 走向新文學的張恨水? 
○通俗小說理論的新視野
○得到新文學的承認
○“國難”視角中的三類題材
○通俗小說的改良之路
第二節(jié)? 后期浪漫派:現(xiàn)代化的通俗小說? 
○雅俗之間的新類型
○徐
○無名氏
○作家創(chuàng)作與世俗讀者群的形成
第三節(jié)? 武俠小說的繁榮? 
○新文學空間的轉移與武俠小說的再度勃興
○白羽
○鄭證因、王度廬、朱貞木、還珠樓主
○陳慎言、予且、秦瘦鷗
○偵探小說的本土化努力
○滑稽小說對社會意義的深化
○幾大類型構成的新格局
第四節(jié)? 其他類型的深化? 
○社會言情類小說
○秦瘦鷗與《秋海棠》
○偵探小說
○滑稽小說
第二十三章? 趙樹理:文學轉型的一個標志
第一節(jié)? “文藝大眾化”的繼續(xù)與進展? 
○來源與前提
○對“五四”以來文學格局的突破
○《講話》在小說界的成功實踐
第二節(jié)? 變化的意義? 
○趙樹理式的道德熱情
○干預生活與政治認同的深層矛盾
○農民立場的單向敘述者
○知識分子敘述身份的讓位與退場
第二十四章? 戲劇、詩歌:從控訴到頌歌
第一節(jié)? 發(fā)展概況和文學風貌? 
○走向民間的戲劇
○秧歌、新歌劇的活躍與話劇的困難進展
○民歌加入敘事詩的創(chuàng)作
○解放區(qū)詩歌變化的幾個特點
第二節(jié)? 民族歌劇和《白毛女》? 
○進程中的提示
○《白毛女》革命性的象征意義
○劇本修改與政治功能的加強
○歌劇系統(tǒng)和舞劇系統(tǒng)
○潛伏著另一種民間話語
第三節(jié)? 敘事詩的勃興:《王貴與李香香》和《漳河水》? 
○中國新詩的“歌謠化”背景
○《王貴與李香香》敘事的意識形態(tài)化及其他
○《漳河水》:從單線敘述到多線敘述的結構形式
○預示著一個新的詩歌秩序的到來
第二十五章? 小說和散文的創(chuàng)作
第一節(jié)? 孫犁:追求詩意的抒寫者? 
○對流行格局的有條件突破
○營造詩意化的境界
○對日常生活中人性美的揭示
○戰(zhàn)爭的莊嚴與個人趣味之間的藝術策略
第二節(jié)? “土改史詩”和“新英雄傳奇”:長篇小說的新視野? 
○寫作身份的變異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翻身農民”的現(xiàn)代演義
○《暴風驟雨》:階級對立的嶄新敘事
○“典型化”形象塑造的審美功利性
○馬烽、西戎
○孫厥、袁靜
第三節(jié)? 其他作家的創(chuàng)作? 
○“歌頌”主潮的涌現(xiàn)
○劉白羽、康濯等
○追蹤時代前進步伐的報告文學
○“見聞”、“剪影”式的敘事抒情散文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