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國是東亞的近鄰大國,歷史上就有著密切的文化交流與商貿往來。進入近代,兩國幾乎同時面臨西方強侵略的威脅,但中國在在鴉片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被迫簽訂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條約》,從此中國一步步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而日本在美國佩里艦隊叩關后,上下一致,實行明治維新,全力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推進工業(yè)化進程,一躍而為東亞強國,并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對外侵略擴張。中日兩國不同的近代化歷程及其結局,有著及為復雜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期間兩國少數杰出人物的思想差異、對世界大勢的不同認識,乃至各自的言行,都對這一結局起了或大或小的作用。因此,探討少數杰出人物在中日兩國在近代化歷程中的影響與作用,對于兩國近代化歷程及其結局的認識應是很有意義的事。本書就是中日兩國學者圍繞“近代化歷程中的杰出人物”所進行的專題研討,所收文章集中探討了中日兩國近代化過程中在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等領域有著突出影響和起過重要作用的杰出人物,包括:巖倉具視、大久保利通、中村正直、森有禮、蔡元培、鄭觀應、張謇、周學熙、澀澤榮一、五代友厚、幸田露伴、魯迅、杉田玄白等,通過對這些杰出人物的研究,進一步探討了中日兩國不同的近代化道路及不同的結局和造成這種不同結果的原因。作者不是簡單地就人物論人物,而是將人物放到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并結合具體的歷史事件進行研究,同時注意中日有關情況的對比。對一些在歷史上有爭議的人物與問題,本書也多有涉及,如李鴻章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作用與地位、中國民族資本家的來源與形成及其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日本近代某些思想家與軍國主義思想形成和發(fā)展的關系,以及與日本近代對外侵略擴張的關系等。這些問題,有些涉及人物評價,有些涉及重大的歷史問題,均是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本書作者均為長期從事中日兩國近代歷史研究的知名學者,對有關歷史人物及問題都有長期深入的研究,并有相關的研究論著。兩國學者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研討,各自從不的角度來探討歷史人物與歷史問題,可以相互啟發(fā)。無論在研究方法還是看問題的角度上,兩國學者均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一起進行探討,既可以看出差異,又可彌補各自的不足。另外,以近代化為主題,將兩國有關領域的杰出人物放在一起來研究,可以進行比較,從而能夠更好地把握有關問題。讀者對象:中國近代史教學研究工作者、歷史愛好者、宣稱理論部門的領導及工作人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