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是作為中國主體民族漢族所建立和統(tǒng)治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二百多年中,回、撒尼維吾爾(裕固)、土、撒拉、東鄉(xiāng)、保安等共同體最終形成為民族。東南、華南、西南壯侗語族、苗瑤語族、藏緬語族諸民族在其族體及分布上趨于穩(wěn)定,為近現(xiàn)代民族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元、明鼎革數(shù)百年后,滿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間,勢力逐漸強盛,終至入主中原,取代明王朝而君臨全國,建立了又一個以少數(shù)民族為統(tǒng)治主體的封建王朝——清朝。清代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疆域版圖、民族格局最終定型的重要歷史時期,各民族在共同的歷史舞臺上,創(chuàng)造了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后輝煌,也共同經歷了國家從強盛到衰落、直至為殖民列強欺凌的悲慘歷程。因此,有清一代始終貫穿著各民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