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是十九世紀后半期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他的一系列不朽杰作,使他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高身。托爾斯泰出生在俄國圖拉省一個世襲的大貴族地主家庭,早年父母雙亡。他一八四四年在喀山大學學習,受到法國啟蒙思想的影響。因對學校教育及沙皇專制制度不滿,于一八四七年輟學回到家鄉(xiāng)的莊園。他在自己的領地致力于改善農奴生活,但以失敗告終,于是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后來他隨兄長去高加索當了一名志愿兵,并參加了克里米亞戰(zhàn)爭。這一時斯的作品——自傳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具有真實細致的心理分析、鮮明的人物個性刻畫和生動自然的敘述風格,顯露出托爾斯泰以后的創(chuàng)作特點。短篇小說集《塞瓦斯托波爾的故事》(1856)則真實記錄了作者參加過的克里為亞戰(zhàn)爭。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36)、《琉森》(1857)和中篇小說《哥薩克》(1852——1862)也是這一時期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