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筆法
一 執(zhí)筆
二 空中運筆
三 中鋒橫、豎線
四 中鋒弧線
五 藏鋒-Ⅰ
六 藏鋒-Ⅱ
七 落筆方向的控制
八 提筆位置的控制
九 提按
十 出鋒
十一 側鋒
十二 折筆-Ⅰ
十三 折筆-Ⅱ
十四 擺動-Ⅰ
十五 擺動-Ⅱ
十六 手腕的靈活運動
十七 轉筆-Ⅰ
十八 轉筆-Ⅱ
十九 轉筆-Ⅲ
二十 轉筆-Ⅳ
二十一 轉筆-Ⅴ
二十二 連續(xù)轉筆-Ⅰ
二十三 轉續(xù)轉筆-Ⅱ
二十八 不完全折筆
二十九 轉筆與折筆的交替使用
三十 筆鋒進出點畫的位置和方向
三十一 點畫內筆鋒運動軌跡
三十二 點畫的立體感
三十三 點畫間筆鋒運動軌跡
三十四 力量的控制
三十五 線條的質感
三十六 節(jié)奏-Ⅰ
三十七 節(jié)奏-Ⅱ
三十八 節(jié)奏-Ⅲ
三十九 節(jié)奏-Ⅳ
四十 筆法分析-Ⅰ
四十一 筆法分析-Ⅱ
四十二 筆法分析-Ⅲ
四十三 筆法分析-Ⅳ
四十四 筆法分析-Ⅴ
四十五 筆法分析-Ⅵ
二十四 連續(xù)轉筆-Ⅲ
二十五 轉筆中腕與臂的配合-Ⅰ
二十六 轉筆中腕與臂的配合-Ⅱ
二十七 轉筆中腕與臂的配合-Ⅲ
二十八 不完全折筆
二十九 轉筆與折筆的交替使用
三十 筆鋒進出點畫的位置和方向
三十一 點畫內筆鋒運動軌跡
三十二 點畫的立體感
三十三 點畫間筆鋒運動軌跡
三十四 力量的控制
三十五 線條的質感
三十六 節(jié)奏-Ⅰ
三十七 節(jié)奏-Ⅱ
三十八 節(jié)奏-Ⅲ
三十九 節(jié)奏-Ⅳ
四十 筆法分析-Ⅰ
四十一 筆法分析-Ⅱ
四十二 筆法分析-Ⅲ
四十三 筆法分析-Ⅳ
四十四 筆法分析-Ⅴ
四十五 筆法分析-Ⅵ
第二部分 字結構
一 等距線條
二 線條距離與位置的漸變
三 線條形狀的漸變
四 平行線段對字結構的影響
五 平行漸變線段對字結構的影響
六 曲線形狀的控制-Ⅰ
七 曲線形狀的控制-Ⅱ
八 簡單線結構的情調
九 單元圖形的情調
十 單元圖形的歸納
十一 單元圖形的臨寫-Ⅰ
十二 單元圖形的臨寫-Ⅱ
十三 單元空間的臨畫-Ⅰ
十四 單元空間的臨畫-Ⅱ
十五 單元空間的臨畫-Ⅲ
十六 單元空間的臨畫-Ⅳ
十七 單元空間面積的控制
十八 字結構中的單元空間-Ⅰ
十九 字結構中的單元空間-Ⅱ
二十 字結構中的單元空間-Ⅲ
二十一 單字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
二十二 單字外接多邊形-Ⅱ
二十三 單字外接多邊形-Ⅲ
二十四 大尺度筆畫
二十五 不完整字結構
二十六 書寫過程中對字結構的感受
二十七 預想字形
二十八 字結構的重心
二十九 狂草結構的臨寫
第三部分 章法
一 單字軸線
二 行軸線與軸線圖
三 單字的連接-Ⅰ
四 單字的連接-Ⅱ
五 單字的連接-Ⅲ
六 單字的連接-Ⅳ
七 單字的連接-Ⅴ
八 單字的連接-Ⅵ
九 單字的連接-Ⅶ
十 單字的連接-Ⅷ
十一 單字的連接-Ⅸ
十二 單字的奇異連接-Ⅰ
十三 單字的奇異連接-Ⅱ
十四 單字的奇異連接-Ⅲ
十五 單字軸線位置的控制
十六 字結構的隨機處理
十七 字結構距離的控制
十八 行側廓的控制-Ⅰ
十九 行側廓的控制-Ⅱ
二十 行側廓的控制-Ⅲ
二十一 行距的控制-Ⅰ
二十二 行距的控制-Ⅱ
二十三 垂向行軸線
二十四 折線行軸線
二十五 行軸線對風格的影響
二十六 行軸線間的關系-Ⅰ
二十七 行軸線間的關系-Ⅱ
二十八 習作軸線圖的調整
二十九 字間空間的包容性
三十 分組線連綴-Ⅰ
三十一 分組線連綴-Ⅱ
三十二 分組線連綴-Ⅲ
三十三 分組線連綴-Ⅳ
三十四 分組線連綴中的行間空間
三十五 影響章法的其它因素
第四部分 動力形式
一 點畫的動力特征-Ⅰ
二 點畫的動力特征-Ⅱ
三 點畫的動力特征-Ⅲ
四 點畫的動力特征-Ⅳ
五 點畫的動力特征-Ⅴ
六 動力形式的感受與分析-Ⅰ
七 動力形式的感受與分析-Ⅱ
八 動力形式的感受與分析-Ⅲ
九 動力形式的感受與分析-Ⅳ
十 動力形式的感受與分析-Ⅴ
十一 動力形式的感受與分析-Ⅵ
十二 動力形式的感受與分析-Ⅶ
十三 動力形式的習得-Ⅰ
十四 動力形式的習得-Ⅱ
十五 動力形式的習得-Ⅲ
十六 動力形式的習得-Ⅳ
十七 動力形式的習得-Ⅴ
十八 動力形式的習得-Ⅵ
十九 動力形式的習得-Ⅶ
二十 動力形式與字結構-Ⅰ
二十一 動力形式與字結構-Ⅱ
二十二 動力形式與字結構-Ⅲ
二十三 動力形式的調整-Ⅰ
二十四 動力形式的調整-Ⅱ
二十五 動力形式的調整-Ⅲ
二十六 書法與繪畫中的動力形式-Ⅰ
二十七 書法與繪畫中的動力形式-Ⅱ
二十八 線條與客觀世界的動力形式
二十九 動力形式的遷移-Ⅰ
三十 動力形式的遷移-Ⅱ
三十一 動力形式的設計
第五部分 漢字構成
一 書法與抽象圖形-Ⅰ
二 書法與抽象圖形-Ⅱ
三 書法與抽象圖形-Ⅲ
四 字結構對空間的分割-Ⅰ
五 字結構對空間的分割-Ⅱ
六 書法元素的構成-Ⅰ
七 書法元素的構成-Ⅱ
八 書法元素的構成-Ⅲ
九 書法的現代構成-Ⅰ
十 書法的現代構成-Ⅱ
十一 書法的現代構成-Ⅲ
十二 書法的現代構成-Ⅳ
十三 書法的現代構成-Ⅴ
十四 書法的現代構成-Ⅵ
十五 書法作品的二次構成-Ⅰ
十六 書法作品的二次構成-Ⅱ
十七 書法與抽象繪畫-Ⅰ
十八 書法與抽象繪畫-Ⅱ
十九 書法與抽象繪畫-Ⅲ
二十 書法與抽象繪畫-Ⅳ
第六部分 綜合練習
一 筆法演變的圖像分析
二 作品在筆法史中的位置
三 章法構成的分類
四 成幅臨寫-Ⅰ
五 成幅臨寫-Ⅱ
六 技巧與個性的綜合分析
附圖
練習答案
附錄:現代書法教學的若干重要環(huán)節(jié)邱振中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