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

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

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

定 價:¥23.00

作 者: 許全興等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標 簽: 哲學史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1017081 出版時間: 1992-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64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內(nèi)容簡介本書是國家七五科研重點項目“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研究”課題的最終成果。本書詳細論述了五四運動以來,中國社會大變動時期,中國哲學發(fā)展、演變的情況,既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發(fā)展并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jié)合的戰(zhàn)斗歷程,也論述了非馬克思主義的各流派興衰的基本情況。對學術(shù)界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及有關(guān)問題,本書也闡述了自己的看法。本書史料翔實,評析中肯,不乏獨到見解,是中國現(xiàn)代哲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不僅可作為有關(guān)研究人員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哲學專業(yè)教材使用。

作者簡介

暫缺《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序 張岱年
   前言
   第一章 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中國哲學
    第一節(jié) 陳獨秀早期哲學思想
    一 革命民主主義的宣傳
    二 對尊孔逆流的批判
    三 進化論的唯物論
    四 進化論的發(fā)展現(xiàn)
    五 進化論的歷史觀
    六 提倡科學,反對宗教迷信
    第二節(jié) 李大釗前期哲學思想
    一 “青春中華之創(chuàng)造”
    二 對尊孔復古思潮的批判
    三 青春哲學的唯物論
    四 青春哲學的認識論
    五 青春哲學的發(fā)展現(xiàn)
    六 青春哲學的民彝史觀
    第三節(jié) 胡適的哲學思想
    一 實驗主義的實在論
    二 實驗主義的真理論
    三 實驗主義的方法論
    四 實驗主義的庸俗進化論
    五 對中國哲學史的研究
   
    第四節(jié) 毛澤東早期哲學思想
    一 改造中國,宜從哲學、倫理學入手
    二 唯心論的宇宙觀
    三 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四 樸素的唯物主義認識論
    簡短的結(jié)論
   第二章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時期和第一次
    大革命時期的中國哲學
    第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一 早期傳播的社會條件與一般概況
    二 李大釗對唯物史觀的宣傳
    三 陳獨秀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宣傳
    四 瞿秋白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介紹
    五 李達對唯物史觀的介紹
    第二節(jié) 東西文化的爭論
    一 東方文化派的出現(xiàn)
    二 梁漱溟的文化哲學
    三 胡適、吳稚暉對東方文化派的批評
    四 瞿秋白、陳獨秀等對東方文化派的批評
    第三節(jié) 科學與人生觀論戰(zhàn)
    一 論戰(zhàn)經(jīng)過及其性質(zhì)
    二 丁文江、胡適等對張君勵的批評
    三 陳獨秀、瞿秋白對張君勱、胡適的批評
    第四節(jié)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革命實踐的
    早期結(jié)合
    一 唯物史觀對中國革命的指導
    二 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初步運用
   
    三 陳獨秀右傾錯誤的哲學批判
    簡短的結(jié)論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哲學
    第一節(jié) 中國哲學界的主潮流
    一 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和其他哲學著作的翻譯出版
    二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大眾化、通俗化運動
    三 魯迅、郭沫若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運用
    第二節(jié) 李達與《社會學大綱》
    李達在30年代的哲學活動
    二 《社會學大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闡述
    三 《社會學大綱》對唯物辯證法諸法則的闡述
    四 《社會學大綱》對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的闡述
    五 《社會學大綱》對歷史唯物論的闡述
    六 《社會學大綱》的流傳和影響
    第三節(jié) 艾思奇與《大眾哲學》
    一 艾思奇在30年代的哲學活動
    二 《大眾哲學》論哲學并不神秘
    三 《大眾哲學》中的本體論思想
    四 《大眾哲學》中的認識論思想
    五 《大眾哲學》中的辯證法思想
    六 《大眾哲學》的流傳和影響
    第四節(jié) 唯物辯證法論戰(zhàn)
    一 張東蓀的“架構(gòu)宇宙觀”和“多元認識論”
    二 鄧拓、陳伯達等對張東蓀攻擊唯物辯證法的批判
    三 艾思奇、沈志遠等對葉青篡改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批判
    四 關(guān)于形式邏輯問題的爭論
   
    第五節(jié) 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與哲學上的初步總結(jié)
    一 中國革命特殊道路的提出與初步論證
    二 黨的思想路線的提出
    三 唯物辯證法在白區(qū)工作中的運用
    第六節(jié) 《實踐論風矛盾論》的發(fā)表與毛澤東哲學
    思想理論體系的形成
    一 毛澤東在30年代的哲學活動
    二 《實踐論》《矛盾論》與中國革命
    三 《實踐論》《矛盾論》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
    四 《實踐論》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五 《矛盾論》與馬克思主義辯證法
    六 《實踐論》《矛盾論》的歷史地位
    簡短的結(jié)論
   第四章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
    中國哲學(上)
    第一節(jié) 熊十力的新唯識論
    一 新唯識論的產(chǎn)生
    二 新唯識論的本心論
    三 新唯識論的翕辟說
    四 新唯識論的體用論
    五 新唯識論的返本之學
    第二節(jié) 馮友蘭的新理學
    一 中國哲學史研究
    二 新理學的形上學
    三 新理學的歷史觀
    四 新理學的境界說
    五 新理學的道統(tǒng)論
   
    六 當時哲學界對新理學的批評
   第三節(jié) 金岳霖的哲學思想
    一 “道一式、能”的本體論
    二 對“唯主方式”的批判
    三 經(jīng)驗與理性并重的概念論
    四 符合說的真理論
    五 科學方法論
   第四節(jié) 賀麟的哲學思想
    一 西方哲學的介紹
    二 “儒家思想的新開展”
    三 “心即理”的本體論
    四 “知行合一新論”與直覺論
    五 唯心的歷史觀與文化觀
    六 當時哲學界對賀麟哲學的批評
   第五節(jié) 對蔣介石、陳立夫哲學的批判
    一 陳立夫唯生論和蔣介石力行哲學的出現(xiàn)
    二 唯生論的宇宙觀
    三 唯生論的社會觀
    四 力行哲學
    五 當時哲學界對唯生論和力行哲學的批判
   第六節(jié) 對戰(zhàn)國策派哲學的批判
    一 戰(zhàn)國策派的出現(xiàn)
    二 戰(zhàn)國策派的唯意志論
    三 戰(zhàn)國策派的英雄史觀
    四 戰(zhàn)國策派的歷史重演說
    五 當時哲學界對戰(zhàn)國策派哲學的批判
   簡短的結(jié)論
   
   第五章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
    中國哲學(下)
    第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與宣傳
    一 系統(tǒng)而實際地學會馬克思主義
    二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提出與討論
    三 艾思奇等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與宣傳
    第二節(jié) 毛澤東思想的軍事哲學
    一 軍事哲學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一大特色
    二 馬克思主義的戰(zhàn)爭觀
    三 研究戰(zhàn)爭的方法論
    四 戰(zhàn)爭中的客觀規(guī)律性與自覺能動性
    五 人民戰(zhàn)爭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的辯證法
    六 兵民是勝利之本
    第三節(jié) 毛澤東思想的政治哲學
    一 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與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治策略
    二 又統(tǒng)一又獨立的方針
    三 又聯(lián)合又斗爭的政策
    四 “利用矛盾”的策略原則
    第四節(jié) 毛澤東思想的社會革命論
    — 一種新型的社會革命論
    二 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辯證法
    三 革命轉(zhuǎn)變論和革命階段論的統(tǒng)一
    四 人民民主專政理論
    第五節(jié) 毛澤東思想的領(lǐng)導方法論
    一 講究工作方法,提高領(lǐng)導藝術(shù)
    二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三 一般和個別相結(jié)合、領(lǐng)導和群眾相結(jié)合
    四 學會“彈鋼琴”與胸中有“數(shù)”
   
    第六節(jié) 毛澤東思想的道德哲學
    一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二 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統(tǒng)—
    三 動機與效果的統(tǒng)—
    四 道德的批判與繼承
    五 革命人生觀的建立與道德修養(yǎng)
    第七節(jié) 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確立與勝利
    一 “一次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
    二 實事求是與主觀主義的對立,
    對王明教條主義的批評
    三 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確立與宣傳
    四 毛澤東哲學思想在中國的勝利
    簡短的結(jié)論
   結(jié)束語中國現(xiàn)代哲學的總結(jié)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