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臺灣儒學的當代課題:本土性與現(xiàn)代性

臺灣儒學的當代課題:本土性與現(xiàn)代性

臺灣儒學的當代課題:本土性與現(xiàn)代性

定 價:¥12.00

作 者: 陳昭瑛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新傳統(tǒng)主義叢書
標 簽: 新儒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0429944 出版時間: 2001-07-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1cm 頁數(shù): 20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儒學在臺灣的特殊經(jīng)驗約有二端:一是臺灣原為原住民居住之地,對漢人而言為普世性教育的儒學教育,對非漢族的原住民而言,其實是漢化教育。儒學與異文化的遭遇是臺灣儒學非常特殊的經(jīng)驗。其二,明、清之際,儒學雖以強勢文化的地位滲透于原住民社會,但在日據(jù)時代,則淪為弱勢文化,一方面受到大和民族之強勢文化的壓制,一方面也和大陸的舊學一樣,遭遇新文化的猛烈沖擊。

作者簡介

暫缺《臺灣儒學的當代課題:本土性與現(xiàn)代性》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一 儒學在臺灣的移植與發(fā)展:從明鄭至日據(jù)時代
    前言
    一明鄭臺灣與儒學
    二清初朱子學的復興與臺灣儒學教育的建制
    三清初臺灣教育碑文中的儒家思想
    四清代臺灣書院學規(guī)中的儒家思想
    五清代臺灣的儒學詩
    六殖民地的臺灣儒學:1895—1945
   二《臺灣通史吳鳳列傳》中的儒家思想
    一連雅堂的時代與家學
    二《臺灣通史》中的漢族意識與原住民形象
    三吳鳳故事的各種版本與雅堂立傳的準則
    四“仁、義、智、武”的儒家思想及其文學性的表現(xiàn)
   三啟蒙、解放與傳統(tǒng):論20年代臺灣知識分子的文化省思
    前言
    一、1921年的臺灣:啟蒙
    二、1924年到1925年的新文學運動:
    從“啟蒙”到“解放”的過渡
    三、1927年的臺灣:解放
    四“傳統(tǒng)”的再現(xiàn)
    (一)基本立場:文化調(diào)和論
    (二)自我定位:從“士”到“知識階級”的轉(zhuǎn)化
    (三)對儒家詩學的回歸
    (四)對儒家民本思想的吸收
    五、發(fā)現(xiàn)一個典型:王敏川
    (一)從啟蒙人物到左翼運動領(lǐng)袖
    (二)儒家思想的體證者
    (三)女性主義者
   四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中的儒學思想
    前言
    一、吳濁流的漢學生涯
    二、胡太明的啟蒙導師:彭秀才和胡老人
    三、胡太明生命中的兩個儒學空間:云梯書院和胡家大廳
    四、由道入儒:胡大明的心路歷程
   五當代儒學與臺灣本土化運動
    一、前言:儒學與當代臺灣
    二、臺獨的反中國文化論與弒父情結(jié)
    三、當代儒學的本土主義
    四、日據(jù)時期本土化運動中的儒學
    五、徐復觀與臺灣本土化運動
    六、唐君毅和臺灣原住民運動
    七、結(jié)語:從花果飄零到落地生根
   六一個時代的開始:激進的儒家徐復觀先生
    ——紀念徐復觀先生逝世七周年
    一、從大地的兒子到激進的儒家
    二、復觀之學的特色:辨證的、實踐的、歷史的
    三、從解放“儒學”到“解放儒學”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