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報告以其豐富詳實的資料與精確細膩的敘事,大致可以為我們較為完整地展現(xiàn)出“9.11”事件的基本脈絡。最為難能可貴的是,本書作者深入到恐怖分子與“9.11”遇難者的家庭中,探尋“9.11”事件中人物命運的軌跡,揭示了“9.11”背后大量鮮為人知的內幕,因而使本書兼具資料性與可讀性??植婪肿硬⒎菣M空出世,世貿中心內的蕓蕓眾生也各有其幸與不幸。單向度地設置善與惡的絕對標準,如同對罪惡表示憤怒,對無辜者表示同情一樣,也許是最簡單也最容易做到的,但除了使盲目的敵視和沖突愈演愈烈之外,再無其他。本書前言:德國發(fā)行量最大的雜志《明鏡》周刊因其獨立思考與堅持客觀的精神,因其言簡意賅與自然流暢的文風而享譽世界?!?.11”事件后,該周刊派出數(shù)十名記者在世界各地追蹤采記,窮數(shù)月之功,調查的人物和事件,從時間來看上下近十年,就空間而言縱橫數(shù)萬里。最終由包括總編輯在內的十八位撰稿人通力完成了《“9.11”恐怖背后的歷史》這部紀實報告。特色及評論文章節(jié)選揚·德姆科祖爾不需要鬧鐘。他必須出門,因為他得完成他的計劃。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他的生活被嚴格地分割成了無數(shù)平面,玻璃平面;10年來,德姆科祖爾一直是世貿中心的擦窗工人,他的任務就是讓雙塔通體透亮。這是一項周而復始的工作,永無止歇,周末也不例外。他的計劃就是這么規(guī)定的。德姆科祖爾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的地仍在遠方。有一天他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美國人,他想。因此現(xiàn)在必須早起出門。揚·德姆科祖爾48歲了,說話帶著波蘭口音,長了一張波蘭人的面孔,住著一幢美國房子,這房子有一半屬于他。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都還在睡覺。她們當然還在睡覺,今天是星期二,像每個星期二一樣,他的工作將從48層開始。他有月計劃、周計劃和日計劃,這些都是他自己制訂的。人家分配給他需要清潔的玻璃,他則據此制訂自己的計劃。這個活兒他已經干了10年了,不會再浪費時間。德姆科祖爾躡手躡腳地走進浴室,刮胡子,穿衣服。上班的時候他總是會系上一根領帶。他覺得這才是正確的穿戴,畢竟他是在全世界最著名的大樓里上班,和那些商人們一起工作。不遠處的78號高速公路已經發(fā)生了營營嗡嗡的聲響,不過現(xiàn)在,5點之前,這些營營嗡嗡只是汽車間或地進出霍蘭德隧道時的聲響,隨后又是一片寂靜。再過20分鐘就該響成一鍋粥了。德姆科祖爾的小房子離這條高速公路只隔著三條馬路。的確很吵,好在窗前有一棵樹。5點20分,德姆科祖爾在身后帶上了房門。沒有人聽見他發(fā)出的動靜,一切都在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