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少年時受五四運動影響,1920年考入成都外語專門學校,并與當?shù)剡M步青年結社辦刊。1923年走出家庭,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參加社會活動。1927年赴法國,研讀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哲學著述,并翻譯無政府主義思想家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在異國他開始了文學創(chuàng)作,寫出長篇處女作《滅亡》。1928年底回國,進一步投身文學,寫出了反映青年生活的《愛情的三部曲》、《春天男的秋天》等小說和大量散文,尤其以感情豐沛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引起轟動,它揭露黑暗,歌頌反抗和光明的主題特別受到青年讀者的喜愛。這期間他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主持出版了大型文學叢書《文化生活叢刊》和多種文學刊物,培養(yǎng)了大批文學青年??箲?zhàn)時期,他輾轉于廣州、桂林、昆明、貴陽等地,寫下了《火》三部曲、《憩園》、《第四病室》、《寒夜》等作品。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協(xié)主席等職務,寫下許多反映新生活的作品?!拔母铩敝惺艿狡群Γ拔母铩苯Y束后,以深刻反省自我,剖析社會現(xiàn)象的《隨想錄》(五輯)帶來了個人創(chuàng)作的再度輝煌,以堅持真理,講真話的精神,贏得了社會的尊敬,被譽為“世紀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