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邏輯源于印度,它的正式名稱冠為“固明”。固明譯傳入我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公元5—6世紀,即東晉末以迄南北朝時期,這期間傳入的主要是古固明,對當時思想界的影響并不大。第二階段在7世紀上半葉,即初唐時期,傳入的是陳那創(chuàng)立的新因明,由于玄奘的譯傳和倡導,對佛門弟子和思想界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第三階段在公元8世紀以降,即中唐以后西藏地區(qū)傳入的法稱一系的新因明,它對藏傳佛教和思想界均產生很大的影響。由于8世紀以后佛教在印度本土已漸趨衰落,至13世紀初至于消失,由此我國在佛教邏輯的研究上已超過印度,并保存了許多在印度失傳了的因明典籍,而且早在唐代,因明即通過奘門弟子的傳授而傳入日本和新羅(古朝鮮)等國,故中國堪稱為因明的第二故鄉(xiāng)、基于此對中國佛教邏輯史作深入的研究當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