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斷:后記:1992年,我把改革開放以來撰寫的有關于中國廣播電視史的文章選出60余篇,約30作萬字匯編為《中國廣播電視史文集》一書,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于1993年問世。近十年來,由于擔任北京廣播學院副院長的職務,我的主精力放在學院的教學科研工作的組織領導方面,作為“雙肩挑”的干部,只能兼顧中國廣播電視史的教學研究工作。去年2月,因年過花甲,不再擔任行政領導職務,才又把主要精力轉回到業(yè)務上來。借此機會,我又把1986一1999年間發(fā)表的一批文稿稍加整理,從中選出30余篇,編選為《中國廣播電視史文集》(續(xù)集)一書,貢獻給關心中國廣播電視發(fā)展史研究工作的讀者。入選文章,按其涉及內容,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應《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編輯部的約請為紀念周恩來、劉少奇百年誕辰和悼念鄧小平逝世而寫的三篇文章,借以緬懷三位世紀偉人生前對廣播電視事業(yè)的領導和關懷。第二部分是有關中國廣播電視史志的幾篇文章,內容涉及舊中國廣播、解放區(qū)廣播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廣播以及廣播電視史志、年鑒的評述等,并附入了他人撰寫的有關文章和資料。第三部分是有關新聞學教育與研究以及廣播電視教育方面的文章和研究報告,其中有幾篇是筆者對廣播電視高等教育改革的認識和體會的文章。第四部分是為《中外廣播電視百科全書》撰寫的前言和三個有代表性的條目及《中國人民廣播回憶錄》第四集的編選后記。附錄部分收入了列寧與無線電廣播有關的文章、譯文和書信選注以及兩篇對筆者的訪問記。關于編選列寧論無線電廣播書信一事;這里有必要說明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創(chuàng)始者中,列寧對無線電廣播給予了極大的關注。60年代初期,為供教學參考,我開始收集列寧有關無線電廣播的中俄文史料。1965年,與溫濟澤同志一起編印了《馬恩列斯論報刊·列寧論廣播》一書(32開本),供院內教學參考。該書收入列寧有關無線電廣播的書信6封(除1封譯自俄文版《列寧文集》外,其余5篇均是從《列寧全集》中文第1版中輯錄的)。后因“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廣播學院被迫停辦,此項研究工作遂告中斷。1973年廣播學院恢復后,當時正處于“文革”后期,正常的教學研究工作很難開展,我與溫濟澤同志舊事重提,再次開始收集列寧與無線電廣播的史料,我多次利用“運動”之余的時間,往返奔走于北京圖書館、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和中央廣播事業(yè)局之間,前后大約斷斷續(xù)續(xù)兩三年,收集、復印、翻譯、整理了一批有關史料,并和溫濟澤同志于1977年1月再次合作編印了《馬恩列斯論報刊·列寧論廣播》一書(16開本)。書中收入列寧論無線電廣播書信和電報16封。其中5封選自《列寧全集》中文第1版,有11封譯自《列寧全集》俄文第5版,除1封為舊譯外,其余10封是首次譯成中文的。為慎重起見,這11篇譯文還請編譯局的有關同志作了校閱。和第一次不同的是,對入選的列寧論廣播的書信還試加了標題和注釋。當時參與此項工作的還有金初高、張光泉和方造等同志,時過境遷,上述兩種版本的《列寧論廣播》,現(xiàn)在已難于找到了?,F(xiàn)借《列寧全集》中文第2版問世之際,我又重新整理加工,將散見于各卷中的有關無線電廣播的書信匯集成《列寧論無線電廣播書信選注》作為附錄收入本書,也算是給斷斷續(xù)續(xù)歷時30年的一項工作劃上個不完整的句號。今年恰逢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創(chuàng)辦40周年,我個人從事中國廣播電視史教學研究工作也經歷了40年的風雨歷程。在即將跨入21世紀之際,回首往事深感個人水平和能力的有限,如果已有的業(yè)績能為中國廣播電視史的研究工作起到鋪路石的作用,那也就足以自慰了。作者1999年5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