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理論悲劇意識

悲劇意識

悲劇意識

定 價:¥15.50

作 者: 程亞林著
出版社: 吉林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生命意識叢書
標 簽: 意識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8340440 出版時間: 2001-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 210頁 字數:  

內容簡介

  “悲劇意識”。作者的視野從近代以來的百年憂患開始。世紀初的有識之士即已指出,只有劇界多悲劇,才能為社會造福,然而中國歷來無悲劇,只有“舞洋洋,笙鏘鏘”的“喜劇”,所以劇界在為社會種孽,“社會所以有慘劇也”。從王國維、胡適、魯迅到朱光潛,西方悲劇意識在中國落地而未生根。于是有識之士不幸言中,20世紀下半葉巨大的社會悲劇在“東方紅”和“樣板戲”的笙歌樂舞中降臨于神州大地,暴露了億萬中國人愚昧昏聵的生存方式和缺乏自我意識的人格缺陷。作者的深刻之處在于,揭示出這種沒有生氣的生存方式原來是植根于中國傳統(tǒng)“瞞和騙”的文化心理和藝術趣味中的,中國人歷來能夠把最悲慘的處境都粉飾得“和和美美”、“團團圓圓”,不愛聽鴟梟之聲,不敢正視自己的現狀。正是這種“樂感”心理,使大多數人在“文革”的災難和“浩劫”中努力使自己心安理得,甚至一有機會就助紂為虐,以便能在情感上(“樸素的階級感情”)達到“天人合一”。這種看似樸素無害的文化心理卻促使許多人不僅成了服從指令的“機器人”,而且變成了巧偽、陰險、狠毒、貪婪的“刁奸的奴隸”,使魯迅筆下的“吃人”和“互吃”的景象全部變成了現實。中國最大的悲劇是沒有悲劇意識,也就是對于現實悲劇的反省意識。作者認為,不論是社會悲劇、性格悲劇還是命運悲劇,從中來反思“文革”的現實悲劇都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思想任務,可怕的是面對這一悲劇而閉眼無視和迅速遺忘。作者提出,探討悲劇問題能夠“啟發(fā)人發(fā)掘悲劇意識中潛含的平等意識、自由意識、博愛意識,堅持生命本真的生存方式,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生態(tài)度、健康的靈魂”。我以為,悲劇意識之所以具有這些內涵,是由于它最根本說來是對于自由意志本身的自相矛盾性的意識,這種自相矛盾性是一切真正悲劇的主題,是個體人格能夠保持承擔痛苦的張力的內在結構,也是人的精神境界戰(zhàn)勝一切外界命運而體現其永恒性的力量源泉。

作者簡介

  程亞林,1944年生,湖南洪江人。1982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中文系,師從王文生等先生,獲文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教期間,曾奉派赴法國、剛果(布)工作五年。現為該系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詩論研究,出版《詩與禪》、《近代詩學》、《悲劇意識》三部專著,在佛莊玄禪詩系統(tǒng)內探索了詩禪關系,發(fā)掘了近代詩學新主題,思考了人類悲劇性與悲劇性現實的關系問題,為探求美(中國古代審美詩論的生成)、善(重新建構民族人格精神)、真(正視人類真實的生存處境)做了一些工作。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所做工作是:提出嚴羽詩論包含二層次結構、王夫之詩論具有“寓體系于漫話”的特點、況周頤詞學是哀感本體論詞學、王國維境界說存在內在矛盾等觀點,辨析“通而不失于兌”、“清空與質實”、“比興與妙悟”等命題、概念以及中西文論比較方法,探討古代詩文中某些獨特的語言結構,補正古代小說史料研究的若干疏漏。另有書評三十余篇,表達更廣泛的人文關懷。對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作了“成功剖析”,“開拓與深化”了詩禪關系研究,探尋了“詩禪奧秘”;關于近代詩學的研究,“對整個二十世紀文學史與思想史研究具有啟示意義”;《悲劇意識》等書“對現代人的生存之本作出了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的展示”,是發(fā)表在《文學遺產》、《武大學報》、《讀書》、《中華讀書報》上有關書評對上述三本專著的謬獎。世紀之交,《中國詩學》、《北大學報》、《文藝理論研究》、《文獻》刊載總結百年學術的文章《中國詩學的百年歷程》、《當代禪美學研究述評》、《二十世紀王夫之詩學理論研究》、《二十世紀中國古代小說史料的重大發(fā)現與整理》,也表達了對上述論著的關注?;蛘J為《詩與禪》等著作的出版,標志著中國詩學研究的轉型,讓人們“真切地”感到“中國詩學研究的視野和方式的確是不同了”;或稱“最早有目的地建構王夫之詩學理論體系的是程亞林”,所撰《中國古代通俗小說有關書目、論著若干補訂》“以提要的形式披露了小說史料方面的重要發(fā)現”。論文《五石六鹢句探微》已被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1992年出版的教材《中國文論讀本》引用。

圖書目錄

作者序——正視生命的悲劇意識
第一章 黎明前的吶喊
鼓吹新民,重鑄國魂
審視戲,曲,呼喚改革
劇界多喜劇,社會多慘劇
平和之破,人道蒸也
解脫與建構
第二章 新文化陽光下的思索
人無時無地沒有傷心的境地
悲劇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命運與生命力的永恒沖突
第三章 沒有悲劇與悲劇的報復以及沉重的反思
言論·回應·惡果
社會政治和語言層面的反思
正視人的“文革處境”
歷史文化層面的反思
第四章 西學的啟示
商標法涌起
高揚生命體驗
追尋本真存在
承擔自由苦刑
游戲中的悲壯
喚醒悲劇意識,走向哲學的人學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