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涉及到每一個人,人們在消費過程中面臨著許多與社會和文化有關的問題。隨著作者對消費的社會和文化意義方面的認識,以及隨著近來國內消費不足和相對過剩經濟等問題的出現(xiàn),作者認為研究消費社會學的時機和環(huán)境氛圍已經成熟。消費是聯(lián)結經濟與文化的社會活動,是經濟生活、文化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連接點。消費既是經濟領域與日常生活領域進行交換和溝通的渠道,也是資本與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的領域。因此,消費不僅具有經濟和營銷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會意義。消費生活向我們顯示了,人們不但通過自己的"生產者"角色,而且也通過自己的"消費者"角色,與他人結成一定的分工、合作、交換和互動的社會關系。消費不但是經濟學意義上的消費者追求個人效用最大化的過程,而且也是社會學意義上的消費者進行"意義"建構、趣味區(qū)分、文化分類和社會關系再生產的過程。這一切都說明,消費并不僅僅是一種經濟現(xiàn)象,而是一種復雜的、綜合性的經濟、社會、政治、心理和文化現(xiàn)象。消費是一面"鏡子",它不但從一個側面映出了經濟體系某個部分的運行機制,而且也照出了文化過程和社會生活的許多"秘密"。簡言之,消費所隱含的意義遠遠超出了經濟學和市場營銷所能把握的范圍;消費與消費者不但應該、而且也迫切需要從社會學以及其他社會科學分支來進行研究。本書就是從社會學角度對消費進行研究的一次嘗試。我們每個人都是天然的消費者:消費的歷程從我們出生開始,直到我們死亡。但是,我們卻不是天然的生產者,我們作為生產者既要等候生理的成熟,也要經過技能的培訓;而疾病和衰老又重新使我們失去生產者的資格。顯然,個人作為消費者的歷史比作為生產者的歷史更長。因此,消費并不僅僅是人的經濟活動的屬性,而是人的存在的基本屬性之一。不僅如此,人的消費模式也是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是文化適應的結果,是文明積淀的產物,因此消費反映了人的文明化和社會化成果,體現(xiàn)了文化和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教化和塑造作用,具有社會和文化屬性,因而理應成為包括社會學在內的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可是,長期以來,消費被看成只是經濟學和營銷學(包括消費者行為學)的研究領域;在社會學家的視野里,是很少有消費的位置的。消費幾乎成為社會學領域的一個黑箱??梢远笠卣f,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當代西方的消費社會學形成了三個主要"范式"。第一個是"應用社會學"范式。第二個范式是"消費的生產"。第三個范式是"消費文化"。上述各個研究范式,各自都有其合理和不足的地方,需要深入地進行整理、發(fā)掘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借鑒、吸收。但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來說,對消費的社會學研究,單單借鑒西方的研究成果是不夠的,還必須結合自己的國情做一些本土化研究。為此,就有必要考慮到中國的消費領域所面臨的一些獨特的情況。本書共分14章。第一章是對消費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問題的論述。剩余的13章則按4個部分進行組織:消費行動(第2-5章)、消費文化(第6-9章)、消費環(huán)境(第10-12章)和消費問題(第13-14章)。其順序是先微觀,后宏觀,再進入社會問題與社會控制。最后,結束語則對本書的引申含義做了簡要的概括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