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元史,歷來囿于“正史”成見的人皆說不好,所以陸續(xù)改編了些“續(xù)編”、“類編”、“新編”、《譯文證補》、《蒙兀兒史記》、《新元史》。這部歷史好像是犁然大備,其實不然。修史首重在搜輯史料,而修元吏尤須要通曉幾種外國語言。不解外國語言,不但不能搜輯外國史料,而且不能解釋本國史料。更有進者,外國語言不可偏重一種,像現(xiàn)代有些人認定除英語外無外國語的例子,是不對的?!蹲g文證補》就犯這種毛病,此書雖然引用了許多“西域書目”,好像他是全憑譯人口述而“筆受”的,不僅未見波斯語、阿刺壁語種種撰述,而且多桑的書好像也是從霍渥兒特(Howorte)書轉錄的。洪氏證補《元史》之功固不可沒,可是他有一種成見誤人不淺。他說西方語言無某音,不及漢字譯音之備。此說很不可解。若說用標音字母譯寫的名稱,不及音義有變化的漢字之備,未免很奇。他在《譯文證補》里面,根據譯人的口述,改了許多元史固有的地名、人名。比方《元吏》譯Heri作也里,《元朝秘史》作亦魯,皆有譯例可尋??墒呛槭细鶕硪姷腍erat譯作海拉脫,似乎只知其一不知有二了。像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他這種創(chuàng)譯,苦了后來續(xù)修元史的人。所以《新元史》的阿兒渾,在此人本傳中作“阿兒渾”,而在《旭烈兀傳》同《西域傳》中又作“阿兒袞”。這種毛病皆是不能徑讀西書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