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寫歐洲,下篇主要寫亞洲,帶上非洲的古代埃及。歐洲從古羅馬末期起就進入了基督教世界,亞洲則是伊斯蘭教和佛教、印度教世界。不同地域的文明產生了不同的宗教,而宗教的不同又強化了文明的差別。建筑的地區(qū)性、民族性之中,宗教就占著重要的地位。在許多時候,宗教建筑往往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技術和藝術的最高成就。所以這上、下篇,幾乎可以用不同的宗教建筑來界分。本書以講座的形式,基本按歷史順序,介紹19世紀新建筑運動開始之前的外國建筑。全書共20講,分上下兩篇,不是完整的建筑史,而是擇重點而述,以不同的視角,卻為讀者展現(xiàn)了在歷史的延承中建筑所反映的社會文化背景。本書前言說歐洲建筑得從古希臘說起,古希臘建筑風格最完美的代表是雅典的衛(wèi)城建筑群;古羅馬建筑的偉大成就則得力于它的拱券結構,那時的工匠就能熟練地掌握混凝土技術了;法國、德國城鄉(xiāng)四處充斥著尖尖屋頂?shù)母缣厥浇ㄖ?,而拜占庭的彩色玻璃鑲嵌畫使之變得繽紛起來;獅身人面像守護著哈夫拉金字塔;吳哥窟湮沒在密林之中……三百幅精美圖片,更富鑒藏價值!特色及評論文章節(jié)選古代希臘并不是歐洲文明惟一的發(fā)源地,但是,要說說歐洲文明不得不從古希臘文明說起,因為它對歐洲文明的影響又深又遠,而已至今不衰。古代希臘也不是歐洲建筑惟一的發(fā)源地,但是,要說說歐洲建筑,也不得不從古希臘建筑說起,因為它對歐洲建筑的影響又深又遠,從歐洲又影響到全世界,直到中國。20世紀90年代,中國建筑中興起不大不小的一股風,叫“歐陸風”,這歐陸風的基本語素,是兩套“柱式”,就是愛奧尼柱式和多立克柱式。柱式,指的是石質梁柱結構各元件和他們的組合的特定做法,從細部直到整體。他們不但決定了建筑的形式和比例權衡,而且決定了它的風格。這柱式就產生于古希臘,是古希臘建筑留給全世界的最重要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