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電磁兼容基本原理
1 引論
1. 1 產生電磁干擾的原因
1. 2 電磁干擾信號的傳輸方式
1. 3 電磁干擾信號的影響
2 傳導干擾源及其性質
2. 1 產生傳導干擾的電路及其性質
2. 2 干擾信號特性
3 輻射干擾源及其性質
4 電磁脈沖
4. 1 EMP產生原理
4. 2 EMP的影響
5 傳導干擾
5. 1 低頻傳輸線路
5. 2 高頻傳輸線路
5. 3 共模干擾與差模干擾
5. 4 串擾
5. 5 CMOS集成電路串擾分析
6 外電磁場對傳輸線路的耦合干擾
6. 1 耦合模型
6. 2平面波入射
7 電磁兼容中的孔與縫隙問題
7. 1 平面電磁波經小孔與腔體的耦合
7. 2 腔體內的源經過耦合孔的輻射
7. 3 傳輸線通過金屬屏蔽上的小孔問題
第二章 電磁兼容的設計理論與技術
1 接地與搭接技術
1. 1 接地與搭接的定義
1. 2 接地的基本方式
1. 3 地線回路中的干擾及其措施
1. 4 常見系統(tǒng)的接地考慮
1. 5 搭接技術
2 屏蔽技術
2. 1 實體材料的屏蔽效果
2. 2 多層實體屏蔽
2. 3 薄膜屏蔽
2. 4 縫隙屏蔽
2. 5 非密封式屏蔽
2. 6 電纜和接口屏蔽
3 濾波器設計技術
3. 1 濾波器的特性
3. 2 濾波器設計
3. 3 瞬態(tài)脈沖抑制
3. 4 電源濾波器
4 無線電頻率的電磁兼容設計
4. 1 無線通信的頻率配置
4. 2 頻道間隔
4. 3 頻道的分組方式
第三章 電磁兼容測量
1 開闊地測量
1. 1 引論
1. 2 開闊地測量
1. 3 測量注意事項
1. 4 開闊地的測量場地
1. 5 土壤粗糙度
1. 6 規(guī)一化的地點衰減
1. 7 測量地點不完善的度量
1. 8 天線因子測量
1. 9 測量誤差
1. 10 結論
2 電磁輻射干擾測量
2. 1 引論
2. 2 微波暗室
2. 3 測量中的誤差原因
2. 4 橫電磁室
2. 5 混波室
2. 6 GTEM室
2. 7 各種測量設備的比較
3 傳導干擾測量
3. 1 引論
3. 2 傳導電流與電壓的特性
3. 3 電力線上的傳導電磁噪聲
3. 4 來自設備的傳導干擾
3. 5 傳導干擾敏感性
3. 6 測量檢波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