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摘要
1 引言
2 DNA損傷與修復
2.1 照射后細胞DNA損傷譜
2.2 照射后細胞DNA修復及突變
2.2.1 DNA核苷酸堿基的損傷
2.2.2 DNA單鏈斷裂
2.2.3 DNA雙鏈損傷
2.2.4 DNA修復與重組過程
2.2.5 人毛細血管擴張性共濟失調癥
2.2.6 輻射致容貌及其與DNA修復的關系
2.2.7 染色體結構與輻射致突
2.2.8 基因組不穩(wěn)定性
2.3 影響DNA修復和基因組不穩(wěn)定性的人類遺傳疾患
2.4 總結與結論
3 實體瘤的機制及遺傳學
3.1 癌基因
3.2 抑癌基因
3.2.1 細胞周期中的抑癌基因
3.2.2 DNA損傷關卡調控中的p53基因
3.2.3 人腫瘤中p53的體細胞突變
3.3 實體瘤的DNA修復與復制基因
3.4 對實體瘤的遺傳易感性
3.4.1 遺傳性乳腺和卵巢癌
3.4.2 遺傳性結腸癌
3.4.3 遺傳性腎癌
3.4.4 遺傳性神經系統腫瘤
3.4.5 遺傳性前列腺和睪丸癌
3.4.6 遺傳性皮膚癌
3.4.7 遺傳性內分泌系統癌
3.4.8 與多部分癌相關的基因
3.5 腫瘤相關基因突變的起源
3.5.1 抑癌基因的種系突變
3.5.2 腫瘤基因空變中親本等位基因的優(yōu)先參與
3.5.3 突變鑲嵌的證明
3.6 實體瘤的遺傳成分
3.7 總結
4 淋巴造血系統腫瘤的機制與遺傳學
4.1 淋巴造血腫瘤的誘導機制
4.1.1 淋巴造血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4.1.2 淋巴造血腫瘤
4.1.3 淋巴造血腫瘤的細胞遺傳和分子機理
4.2 淋巴造血腫瘤的遺傳易感性
4.2.1 家族研究
4.2.2 雙生子研究
4.2.3 癌家族綜合征
4.2.4 染色體不穩(wěn)定性綜合征
4.2.5 染色體和發(fā)育異常
4.2.6 免疫缺陷
4.2.7 后繼因素
4.2.8 淋巴造血腫瘤的遺傳成分
4.3 總結與結論
5 致瘤輻射敏感性與癌遺傳傾向間關聯的證明
5.1 關于致瘤輻射敏感性的機制
5.1.1 DNA處理的遺傳缺陷
5.1.2 抑癌基因的遺傳缺陷
5.1.3 原癌基因的遺傳缺陷
5.2 癌傾向的嚙齒動物模型
……
6 描述遺傳因素對輻射致癌作用影響的計算模型
7 癌癥易感性資料與輻射防護的關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