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吳下琴川古有名——常熟歷史地理文化對翁氏家族形成的影響
一 吳中重鎮(zhèn)
二 東吳文教的發(fā)源地
三 帶經鋤綠野 擔水童子皆讀書
第二章 由浙遷常 耕讀而仕——翁家先世的遷徙與人物
一 由浙遷常
二 明清之際
三 女詩人翁孺安
四 書法理論家翁振翼
第三章 家風清白守儀型——翁咸封與常熟翁家的重新振興
一 貞松慈竹色常青
二 困學齋主人
三 朐陽學正十二載
四 奉檄賑災
五 公舉入祀海州名宦祠
第四章 人閣拜相 貴為帝師—一常熟翁家的重心人物翁心存
一 孔明耕南陽 高吟梁父篇
二 四典鄉(xiāng)試 三任學政
三 入值上書房
四 回籍告養(yǎng)
五 三值上書房 再任祭酒
六 在工部尚書任上
七 在“五宇號事件”中
八 絕處逢生
九 弘德殿行走
十 逝世
第五章 書生典兵——翁同書的悲劇人生
一 酷好史書 五試得第
二 典試廣東
三 在翰林院國史館
四 簡任貴州學政
五 在揚州江北大營任上
六 在安徽巡撫任上
七 因辦理“壽州事件”不善被參革
八 客死邊陲
第六章 少建白 多任事——謹飭自持的翁同爵
一 試途多舛
二 供職兵部武選司
三 在湖南鹽法長寶道任上
四 四川按察使
五 在陜西布政使任上
六 補授湖北巡撫
七 逝世
第七章 繼父述志 匡時救國——翁同龠禾與晚清政局
一 早年讀書活動
二 狀元及第
三 陜西學政
四 弘德殿行走
五 給兩宮皇太后講書
六 在籍丁憂
七 入值毓慶宮再為帝師
八 職掌多部
九 振興文教 弘揚學術
十 筦鑰戶政
十一 首參軍機
十二 校士掄材 為國求賢
十三 再參軍機
十四 在總理衙門大臣任上
十五 支持光緒帝發(fā)動維新變法
十六 晚年歲月
十七 開復與追謚
附 借得江郎五色筆 年年寫出好春光——翁旋華與《簪花閣集》
第八章 綿世澤莫如為善 振家聲還靠讀書——翁家“曾”字輩的生平與作為
一 翁曾源狀元及第及其病廢的一生
二 “一世沉薶 六親疏遠”的翁曾純
三 敬守祖業(yè)的翁曾榮
四 英年早逝的翁曾翰
五 以能吏著稱的翁曾桂
第九章 翁家在清朝政壇上的絕響——官至直隸提法使的翁斌孫
一 少年得第
二 參加順直賑災
三 參加維新變法活動
四 宣統(tǒng)改元前后
五 歸隱津門
第十章 綿延世澤 奮發(fā)向上——翁氏后人的追求與業(yè)績
一 任出使隨員未成的翁之善
二 任職開灤煤礦的翁之憙
三 教育家、任同濟大學校長的翁之龍
四 任東北兵工廠會辦的翁之麟
五 歷經磨難的翁開慶
六 國際社會活動家、學者兼書畫鑒賞家翁萬戈
七 曾任朱德保健醫(yī)生的翁永慶
八 鐵路工程專家翁元慶
九 律師翁宗慶
十 “以”字輩略述一二
結 語—一常熟翁氏的文化精神
一 常熟翁氏世代綿延,以文入世,尤其自近代以來,明顯地形成他們自己在文化方面的諸多特色
二 常熟翁氏的文化品位
三 常熟翁氏獨特文化的成因
附錄一:常熟翁氏大事簡表(明初至今)
附錄二:參考書目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