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今男,河北武安人,1950年12月生。1982年2月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畢業(yè)。1984年12月西北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yè)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畢業(yè),獲歷史學碩士學位?,F(xiàn)任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史學會理事,北京市歷史學會理事,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西北大學兼職教授,中央黨校文史部兼職教授。出版?zhèn)€人學術專著18種:《中國古代交通文化》、《交通與古代社會》、《毛澤東與中國史學》、《權力的黑光:中國封建政治迷信批判》、《秦漢交通史稿》、《跛足帝國:中國傳統(tǒng)交通形態(tài)研究》、《門祭與門神崇拜》、《中國古代交通》、《中國古代行旅生活》、《史記的文化發(fā)掘:中國早期史學的人類學探索》、《中國女子從軍史》、《中國文化節(jié)奏論》、《秦漢區(qū)域文化研究》、《“忠”觀念研究:一種政治道德的文化源流與歷史演變》、《中國盜墓史:一種社會現(xiàn)象的文化考察》、《20世紀中國歷史文獻研究》、《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走向大一統(tǒng)的秦漢政治》。發(fā)表學術論文264篇;發(fā)表其他學術文章128篇;出版譯著7種(其中5種合譯);發(fā)表譯文5篇(其中2篇合譯)。個人先后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課題3項,其中2項已如期結項,最終成果已出版。學術專著《秦漢交通史稿》1999年9月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學術專著《秦漢區(qū)域文化研究》2002年10月獲第二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三等獎;合著《中國經濟通史•秦漢經濟卷》2002年7月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四屆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2002年10月獲第二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二等獎。2004年4月11日受聘為洛陽大學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