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央視的新聞主持人,借助于強大的電視媒體,他的那張有時不免有些過于嚴肅的臉龐已經和他的機敏、睿智、沉著和龐大的知名度一起讓中國的百姓們深深地銘記?,F(xiàn)在,象許許多多的名人一樣,白巖松認為到了對自己已有的歷史作出記錄和解釋的時候。這種解釋和記錄全都收在了一本書中,它叫作《痛并快樂著》。稍有一點想象力的人都會明白這個書名的與眾不同,在書中,白巖松坦誠地告訴我們,這個書名來源于他所欣賞的臺灣歌星齊秦的一首歌名。盡管如此,這絲毫沒有減弱我們對白巖松的那份感覺,因為,在書中,白巖松向我們傳遞了他所感受到的生命痛苦,同時也傳遞了他所感受到的生命快樂,當然,更重要的是傳遞了他對現(xiàn)實世界的種種思考,正是這種種思考使得他能夠理解現(xiàn)實中那么多的悲歡離合,同時也能夠跨過生活中那么多的庸常和粗俗。翻閱《痛并快樂著》,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事實:某種意義上,《痛并快樂著》成了白巖松前半生的回憶錄,是他還非常年輕的生命的自傳。這種發(fā)現(xiàn)多少令我們有些驚詫,因為他畢竟不過只有三十來歲,這種提前總結不僅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提出了挑戰(zhàn),也使我們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白巖松是否過于自我迷戀?幸好,我們在這本《痛并快樂著》中更多地看見了他的職業(yè)敏感,還看見了他的誠摯和坦率,由于擁有這兩種不同與眾的品性,白巖松輕而易舉地擺脫了某些“半吊子名人”急于出售自己其實非常膚淺也非常平庸的生活歷程的做法,他給我們的是一份從生活感受到的痛苦、快樂以及緊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