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筆記小說數以百記,洪邁撰著的《容齋隨筆》一書堪稱是其中的出類拔萃之作,被譽為是補《資治通鑒》之不足、集中國數千年歷史文化之精粹的珍品。該書一問世便受到了當時的最高統(tǒng)治者宋孝宗趙慎的稱譽,從此成為歷代皇所必藏的珍籍。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宋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他出生于一個官宦家庭,其父洪皓官至禮部尚書,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奉命出使金國,由于毅然拒絕接受金人所授的官職,被扣留十余年。其間雖不似西漢蘇武“噬毛茹血”,亦飲受凌辱,嘗盡辛酸,然始終不失氣節(jié)。后因金國大敗,方被遣歸宋,于紹興十三年(1142年)回到臨安。洪邁是洪皓的季子,23歲時考中博學鴻詞科進士,從此開始步入仕途。歷兩浙轉運司干辦公事,人為左司員所刪定官。后因其父洪皓斥責秦檜與金勾結一事遭貶而受牽連,被降調為福州教授,召入左司員外郎、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兼侍讀、直學士院。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洪邁奉命出使金國,書用敵國禮儀,金人令他改“陪臣”二字,他堅決不從,為金國所困辱。后遣歸,知贛州(今江西贛州)、婺州(今浙江金華),遷敷文閣待制,參與修撰《四朝國史》。宋寧宗時,以端學士致仕?!度蔟S隨筆》是一部涉及領域極為廣泛的菱,內容博大精深,自經史諸子百家、詩詞文翰到歷代典章制度、醫(yī)卜星歷等等,無不有所論說,而且其考證辨析之確切,議價評論之精當,皆倍學稱道。如書中引述大量的事實,說明圖讖星緯之學有很大的危害性,不應提倡;指出在孔子眾多的弟子中,惟子夏在諸經中有自己的作品;認為《易經·說卦》“寡發(fā)”之為“宣發(fā)”;《風·七月》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之文為農民出入之時,非指蟋蟀,等等,皆有裨于經義。該書雖所涉及內容廣泛,然其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則是對歷代經典籍的重評、辨?zhèn)闻c訂誤,并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等,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于中國文化的發(fā)展亦意義重大。